这十条大政方针将利用雕版印刷术拓印千份后,迅速传遍各地。
晚上,丞相诸葛亮又来到刘禅寝宫中,和刘禅辩论起来:
“昔闻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用力过猛或适得其反。”
“非常之期,当用非常之策!”
“陛下曾闻王莽之新朝,土地国有之弊端乎?改革过力,既得利益者必将反扑…”
“朕当然听闻王莽之败;然朕并非王莽,王莽也非朕也!此十条皆利国利民。实行五年,汉将小治;十年即可不战而令魏、吴两国来降也。”
“今,陛下依靠各州士族共治天下;如科举一开,官考一核,士大夫皆背离陛下也…”
“相父勿虑,今天下之人识字率仅一成,能粗通文墨者又一成;这一厘人八成皆士大夫子弟也。官考乃核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人员;二十岁以下者少之又少也…每年各地开科取士仅百人;而国家历年亟需逾三千人(包括吏);不足为虑也!
况者,诸此十策,其中六七条皆为旧政律重提也…今开科举,让士大夫皆有事可做,官员素质亦可保障…何况先皇织席贩履,羽、飞两位将军,先前皆看家护院、屠猪贩狗之辈,亦可成就一番事业,此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科取士其细则还有劳丞相尽早制定。”
“陛下圣明!孔明弗如也…”
“不过相父,朕有一事不明,还望告知。”
“愿闻其详。”
“昔周武王伐纣,秦赢政灭六国一统寰宇,皆耗时不过数岁;今先皇勇略过人,更兼相父尽心辅佐,耗时十余载,仅拓凉、雍二州,何也?”
“纣王无道,以致人神共愤,国之混乱不堪,武王伐之,乃替天行道也;赢政灭六国则为奋六世之余烈哉!遥想当年,羽新亡荆州时,汉乃三国最弱之国,其势不过两分,吴为三分,魏五分。
孙权、曹丕皆当世明君也,更兼陆逊、司马懿、曹真、朱然、张合、程普等谋臣猛将辅之;汉以区区二分之势,一统宇内,何其难哉?若非先帝圣明,陛下器具设计之巧,现岂能收西京而逐孙权(于荆州)?愿陛下当持续勤勉之,则一统天下之期,不远矣!”
“丞相智慧过人,朕信服,请受朕一拜!”刘禅双手作揖,毕恭毕敬地给诸葛亮一拜。孔明惶恐急忙上前搀扶刘禅。
二十余日后,成都大殿内朝会:快马来报,诸多将领联名上书,认为陛下颁布的第五条不妥。
“有何不妥?与朕观之!”
只见竹卷联名议上写着:“众将百拜陛下,陛下新政十条,其意皆在富国强兵,然作战时,如若将卒吃食不分,众将皆为不可。其一:虽有同甘共苦之意,然将领力气大,饭量亦大;昔闻战国廉颇年逾七旬,仍能食肉一斤,饭十斤,何况今乎?行伍作战,非比寻常,众将食不果腹,焉能取胜?愿陛下体恤众将,明察……”
署名处赫然写着: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姜维……
联名议通过宣政官诵读后,百官议论纷纷。
“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当及时废止之……”尚书令李严叩拜说道。
“陛下不可!可修为:作战时,将士同饮共食,将领可酌粮食存储量多寡,自行定夺饭量,众将领无论大小,一日之餐皆不可食肉逾过三斤”丞相诸葛亮说道。
其他官员面面相觑,皆认为可……
“陛下,朝令夕改,恐招国人耻笑……”尚书邓芝谏之。
“朕闻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此十条政令皆应先与百官探讨,次试点施行;尔后再行全国推广之事;乃朕操之过急,朕之过也!”
“吾皇圣明!”朝堂群臣高呼……
却说东吴这边,既打不过魏,也伐不了汉,吴帝孙权甚为郁闷,苦于开疆拓土的困局。一日,外国商人觐见,送上玻璃器皿十件、非洲象牙数对(比东吴所产象牙大一倍有余),以及金币数百枚等众多奇珍异宝。孙权欢喜异常。只见这个外国使者金发碧眼(与自己颇为相似),便问是从何国而来?
(玻璃的制造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而到了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玻璃制造业已经达到了巅峰。中国最早的玻璃出现在西周早期,人们在青铜冶炼过程中发现了琉璃的炼制技术。早期的中国玻璃铅钡含量高,被称为铅钡玻璃,其特点是烧成温度低,色泽浑浊且易碎。然而,这件玻璃瓶却是西方钠钙玻璃,这种玻璃的特点是耐高温且透明度高。)
在翻译的协助下。
外国商人单膝跪地曰:“小人名秦论,是从西方的大秦(罗马帝国)而来,先是坐船到达西亚,然后跟着商队来到波斯湾乘坐商船到天竺,在此中转,后又乘坐商船到达广州,又历时一个月才到这里。”
孙权:“大秦离此多远?汝从故土而来需用时多久?”
外国商人秦论说:“大秦距此水路三万多里远,如若从西域敦煌走旱路仍需万余里。我此次海陆并用,整整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到达贵国(当然中间有停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