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223年)秋,河西的风已带凛冽,卷起漫天黄尘,扑打着刚刚插上姑臧(汉末凉州治所,今甘肃武威)城头的赤色龙纛。
那面饱经战火的旗帜,在猎猎朔风中舒卷,如同燃烧的烈焰,宣告着炎汉王师对这片古老边陲的最终征服。
城楼下,万军肃立。凉州牧马超,一身玄甲征尘未洗,单膝跪地,深深俯首。当传诏黄门朗声宣读圣谕时,他那紧握佩剑的手微微颤抖。
随着叩拜的动作,铠甲缝隙间簌簌落下细碎的沙尘,在青石板上积起一小撮灰黄——那是长安城郊的尘土,渭水河畔的风沙,是他半生戎马、颠沛流离中裹挟的故土气息,如今竟在这受封的荣耀时刻,无声地洒落于凉州首府的阶前。
三日前,正是镇西将军魏延率领那支战无不胜的白毦精兵,如利刃凿石般,悍然击穿了魏军在武威的最后一道防线。
陇右豪强杨阜,这位曾让曹操也颇为忌惮的凉州地头蛇,审时度势,最终选择了献城投诚。至此,这场从暮春鏖战至深秋、持续近半年的凉州争夺战,终以汉军全胜告终。
“陛下神威!大汉万年!”
“骠骑将军威武!”
欢呼声浪震天动地,淹没了风沙的呜咽。有军中墨客即兴赋诗《汉复西凉颂》,其声慷慨,在城垣间回荡:
“炎汉雄图志未休,王师西进破凉州。
祁连雪映旌旗奋,瀚海沙扬剑戟遒。
铁骑冲尘驱敌寇,银枪耀日护金丘。
山河再造威名显,青史长垂盛业留。”
然而,胜利的鼓点尚在姑臧城头激荡,未及传遍河西走廊的每一个烽燧,自益州腹地昼夜兼程而来的驿马,便带着蜀道的寒霜,踏碎了这短暂的欢庆。
急报如同冰水,浇在姑臧城议事厅内每一位重臣的心头:成都府库存粟告罄,仅余三月之数!南中牂牁郡太守朱褒,闻汉军主力西征,竟复举叛旗,勾结蛮部,劫掠郡县!
更令人忧心的是,随先帝入蜀的东州兵(刘璋旧部及荆州等地迁入之兵)与益州本土豪强大族之间的矛盾,已激化至公开械斗,成都街头暗流汹涌!
姑臧城议事厅内,炭火驱不散深秋的寒意。丞相诸葛亮端坐主位,羽扇轻摇,神情沉静如水。
他案头,摊开的《九章算术》竹简下,正压着那三封字字千钧的急报。角落里,西羌使者进献的、象征和平的洁白牦牛尾还在滴水,氤氲着草原的湿气。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气压。
骠骑将军马超按剑而起,银甲铿锵,虎目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
“陛下!丞相!成都粮秣之忧,南中宵小之乱,何足挂齿!末将愿领西凉铁骑三万,星夜东出,直捣长安!以我凉州健儿之骁勇,新胜之锐气,辅以陛下天威,不出三月,必取潼关,叩关洛下!届时,曹丕小儿自顾不暇,益州之困自解!”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仿佛长安城的轮廓已在他眼前浮现。
话音未落,厅门被急促推开。参军马良,这位以睿智着称、双眉如雪的老臣,捧着一卷湿漉漉的木牍匆匆入内,白眉紧蹙,忧色更添三分:
“禀陛下,丞相!汉中急报!连日暴雨,褒斜道、故道(连接汉中与陇右武都的关键栈道)多处被山洪冲毁,崩塌百余丈!
七百里栈道断绝,修复非旬月之功!陇右与益州之间的粮秣、兵员转运……已然中断!”
这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头。栈道断绝,意味着刚刚收复的凉州,瞬间有成为孤悬飞地的危险。
汉皇刘备,身着简朴的常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双股剑的螭纹剑鞘。
那螭龙盘踞,仿佛也承载着未竟的壮志。他的目光越过厅中诸将焦虑的脸庞,落在墙上那幅斑驳的《西域三十六国图》上。
疏勒、龟兹、大宛……那些遥远的名字,曾是他与二弟云长、三弟翼德在涿郡桃园结义、纵论天下时,偶尔提及的渺茫梦想。
三十载风云激荡,兄弟凋零,自己竟在这羌氐杂处、胡风凛冽的边城,为整个帝国的命运做出艰难的抉择。案头精巧的铜漏,水滴声“嗒、嗒”作响,清晰得如同心跳,丈量着这决定性的时刻。
诸葛亮的目光扫过案头,最终停留在自己随身携带的那卷《隆中对》残卷上。在“跨有荆益”之后,他提笔新添的一行小字墨迹犹新,此刻在摇曳的烛火下格外醒目:
“待凉州定,当效光武,息兵戈,务农桑,养民力以固根本。”
刘备深深吸了一口气,那带着凉州风沙和炭火气息的空气仿佛重若千钧。
他缓缓抬手,解下象征无上权威的十二旒冕,郑重置于案上。冕旒垂珠轻晃,露出他鬓角新添的、如祁连山顶积雪般的霜色。
“传朕旨意。”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瞬间压过了铜漏的滴答:
“擢马超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凉州牧,假节钺,都督凉州诸军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