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紧随燕军南下的脚步:“灵璧大捷后,燕军势如破竹,一路攻至泗州。在这里,朱棣特意前往明祖陵祭拜,既是告慰先祖,更是向天下宣示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他本欲乘胜进军凤阳,夺取这座中都重镇,却遭到了从灵璧败退但迅速收拢残部的盛庸的坚决阻击,未能成功。”
眼看燕军兵锋直指长江,焦头烂额的建文帝不得不再次祭出和谈的大旗。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古怪:“而这次,他派出的和谈使者身份极为特殊——是朱棣的堂姐,也就是朱元璋大哥朱重五的女儿,庆成郡主。”
“庆成郡主?”天幕下,朱元璋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脸色不豫,“咱明明记得,给咱这侄女的封号是庆阳公主!当时礼部那帮酸儒还说什么不合礼制,请求改为郡主,被咱给驳回去了!怎么到了允炆这小子手里,还是给降成了郡主?!”
这点细节上的改动,让朱元璋对孙子更加不满。连自己钦定的亲戚封号都敢随意变更,可见其刻薄寡恩,不遵祖制。
朱迪钠继续分析道:“被建文帝降低了封号的庆成郡主,心中自然不可能毫无怨气,指望她真心实意地为建文游说,恐怕很难。而此时的朱棣,虽然兵临长江,处境却也并不轻松。盛庸像一块牛皮糖给他造成了不少麻烦,更重要的是,面对滚滚长江,他缺乏渡江的船只,大军被阻于北岸,进退维谷。”
“就在朱棣久攻不下,后勤压力增大,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暂且退兵之时,”朱迪钠的声音带着转折的张力,“那位远在南京的‘内应’,他的小舅子徐增寿,终于兑现了承诺——一批足以运送大军过江的船只,悄然出现在了燕军面前!”
绝处逢生!燕军上下士气大振。朱棣毫不犹豫,立刻下令全军渡江!
画面给到了长江之上,千帆竞渡,燕军将士斗志昂扬。而就在其中一艘主舰的船头,燕王朱棣迎风而立,望着对岸越来越清晰的南京城轮廓,心潮澎湃。连番苦战,无数风险,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或许是大局将定的兴奋,或许是对次子朱高煦在此前战斗中屡立战功的赞赏,又或许是一时情绪激荡下的口不择言,朱棣转过身,紧紧握住了侍立在身旁、同样因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激动的三儿子朱高燧的手,说出了一句将在后世引发无数争议和解读的话。
还没等朱迪钠复述出这句话,天幕瞬间被密密麻麻的弹幕彻底覆盖,满屏都飘荡着三个大字和无数感叹号、省略号:
“世子多疾!!!”
紧接着,网友们的调侃和“总结”蜂拥而至:
【网友“历史梗王”发言:来了来了!千古名句虽迟但到!】
【网友“继承法研究家”调侃:大唐有李世民开创的“玄武门继承法”,咱们永乐大帝也不遑多让,立下了着名的“靖难继承法”!核心要义就是——世子(太子)多……(你懂的!)】
【网友“高煦党”起哄:老二的机会来了!努力表现啊!你爹都给你暗示了!】
【网友“高炽粉”反驳:暗示个屁!这就是爹忽悠儿子卖命的套路!咱们胖太子稳如泰山!】
虽然朱迪钠没有明说,但这铺天盖地的弹幕,已经将朱棣那句未尽的“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的暗示,揭示得淋漓尽致。
天幕下,奉天殿前一片哗然!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黑如锅底!他猛地看向朱棣,眼神锐利如刀!这个老四,还没打进南京,还没坐上皇位,竟然就敢对储位之事放出如此危险的信号?!他难道想重演前朝夺嫡的惨剧吗?!
朱棣感受到父皇那几乎要杀人的目光,吓得浑身一颤,连忙低下头,心中叫苦不迭。他此刻真想冲上天幕捂住未来的自己的嘴!这种要命的话,怎么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尤其是当着老三的面说出来?!
徐达、冯胜等勋贵也是面面相觑,心中警铃大作。燕王家这潭水,看来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深!未来的朝堂,恐怕难以安宁了。
一句渡江船上的“名言”,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无尽的涟漪,也为永乐朝未来的储位之争,埋下了最初的祸根。
--
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进入了最扣人心弦的阶段:“燕王朱棣的大军终于兵临应天城下,将这座帝国都城围得水泄不通。按照此前徐增寿密信中的承诺,此时应由曹国公李景隆负责打开城门,迎燕军入城。”
然而,画面中的徐增寿,在得知燕军已至城下时,那颗不安分的心又活络了起来。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对其“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讽刺:
“眼见大功即将告成,徐增寿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他想,开门迎降这等不世之功,若是让李景隆那个草包得了去,自己岂不是亏大了?这份拥立之首功,合该由我徐增寿来立!”
于是,被贪功之心冲昏头脑的徐增寿,决定抢先一步行动。
“然而,”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荒诞的叙述,“徐增寿此人,似乎永远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对手。他带着几个家丁亲信,兴冲冲地赶往预定的城门,企图抢先控制城门。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即便到了这个地步,南京城内依然有一批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尤其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却满腔义愤的江南文臣,在密切关注着城防动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