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夜至十七日,整个应天府,尤其是皇宫大内,是在一种极度紧张、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度过的。
尽管马皇后以她的威望和冷静,暂时安抚住了李善长等七八个从天幕中得知自己未来凄惨结局的公侯,但朱元璋及其核心家族成员,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此时的朱元璋,在接连遭受太子妃身故、诸多未来预言冲击后,已然陷入了极度的猜忌之中,他不再相信任何外人。
应天城内,他能放心使用的力量骤然缩减。太子朱标自然是唯一可信的支柱,年仅十七岁、尚未就藩且醉心医道的周王朱橚也被紧急召入宫中。除此之外,便只剩下一些品级较低、尚未进入核心权力圈的二品以下武将。至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公侯伯爵以及正二品以上的高级将领,朱元璋一个都不敢再用,更不敢放他们出宫,唯恐其中有人因知晓未来而狗急跳墙,或生出异心。
于是,一场奇特而压抑的“盛宴”在奉天殿及其周边偏殿展开。所有滞留京师、未能离去的公侯伯爵,都被“邀请”留宿宫中。美酒佳肴流水般呈上,丝竹管弦依旧鸣响,但宴席间的气氛却冰冷如铁。每一位勋贵都如同坐在针毡之上,脸上强挤出笑容,手中酒杯沉重如山,眼神却不时惊恐地瞥向殿外那些按刀肃立、眼神冰冷的鸾仪卫亲军,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有甲士冲入,将他们拖出去就地正法。
在这人人自危的时刻,朱元璋做出了更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召见了曹国公李文忠和燕王朱棣。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尚未下葬,燕王朱棣的“明成祖”问题悬而未决,但此刻,朱元璋已顾不得这许多。他将宫禁和部分城防的重任交给了他们与周王朱橚还有西平侯沐英这四个人。
深夜,朱元璋与马皇后端坐于内殿,太子朱标、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曹国公李文忠以及作为朱元璋义子的西平侯沐英,齐齐跪在二人面前。
马皇后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清晰和沉重:“标儿,棣儿,橚儿,文忠,沐英……你们都听好了。不管将来,咱们朱家这江山,是你们谁……或者谁的后人来坐,”她的目光尤其在朱标和朱棣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终究是咱们老朱家自己的江山,肉烂在锅里!”
朱元璋接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但若是现在,应天府乱了,被那些心怀鬼胎之人钻了空子!那么,从你们父皇母后,到你们兄弟几个,再到文忠、沐英你们这些至亲,谁都好不了!大明若倾,覆巢之下无完卵!明白吗?!”
“儿臣(臣)明白!”几人重重叩首。在这一刻,家族存续与王朝安危被紧紧捆绑在一起。燕王朱棣也因此,暂时逃过了可能因“明成祖”预言而降临的生死大劫,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
这样的紧张与煎熬,一直持续到洪武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夜幕再次降临。当戌时(晚上七点)的钟鼓声敲响,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尽管明知那天幕出现多半不会带来好消息,但相较于眼下这令人窒息的囚禁与等待,哪怕是新的噩耗,也仿佛是一种解脱——至少,能打破这僵持的、未知的恐惧。
天空如约亮起,巨幕再现,朱迪钠的身影清晰起来。
朱迪钠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甚至带着一丝直播高潮到来的郑重:
“各位老铁,等了这么久,今天终于到了我们系列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今天要讲的是大明皇室88种死法的第14种,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太子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初步原因为过度劳累,体力透支。”
“轰——!”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尽管从天幕出现、马皇后、太子妃、皇长孙接连被预告死亡后,从朱元璋到最低品级的翰林侍书,内心深处都已隐隐猜到太子朱标恐怕也难逃厄运,未能活到继承大统之日。但当这冰冷的死讯被如此明确、如此直接地公之于众时,奉天殿内依旧陷入了一片死寂般的震惊!
猜测被证实了!帝国的储君,仁德宽厚的太子殿下,竟然真的英年早逝!
在这片极致的安静中,无数念头在众人心中疯狂翻涌。既然太子早逝,那陛下为何会选择立太子继妃吕氏所出的皇孙朱允炆?一个并非嫡长孙(常氏所出朱允熥尚在)、母族并不显赫的少年,如何能名正言顺地越过那些年富力强、手握重兵的叔叔们继承大统?这本身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难怪……难怪那个“建文帝”一上台就要迫不及待地削藩!他根基太浅,他害怕!
而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最终庙号不是常规的“太宗”,而是意蕴特殊的“成祖”……这是否意味着,那场战争惨烈到几乎打碎了大明的半壁江山?燕王朱棣,或许不仅仅是从侄子手中“篡位”,更有可能是在王朝濒临分崩离析之际,以铁血手段“重整了河山”?
各种猜测在无声的目光交流中碰撞,奉天殿内,暗流汹涌。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偷偷瞥向龙椅上瞬间僵硬如铁的朱元璋,以及他身旁那位脸色骤然苍白的太子朱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