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思多日,他终于想通了。
吕布受李牧蛊惑,认为留在兖州会重蹈曹操覆辙,而去徐州才能真正自在。
虽然这份迟来的醒悟无法扭转兖州当前的困境,但陈宫心中已有了新的谋划。
他决定前往小沛,助吕布夺取徐州,再借徐州之兵 兖州!
既然李牧能怂恿吕布攻打徐州,他陈宫为何不能劝吕布杀回兖州?
“舍弃陈留……”
张邈神情复杂。
与陈宫不同,张邈在陈留担任太守多年,对这片土地早已生出难以割舍的情感。
在陈留,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守;可若投奔吕布麾下,他又该居于何位?
当初迎吕布入兖州,尚可说是权宜之计。
但若亲赴小沛,便真要认吕布为主了。
心高气傲的张邈,如何能接受这样的身份转变?
昔日与曹操、袁绍平起平坐,受公府征辟的俊杰,如今竟要屈身侍奉吕布?
陈宫见他犹豫,劝说道:“孟卓,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暂时依附吕布,不过是权宜之策。”
沉默良久。
张邈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公台,我打算南下淮南,投奔袁术。你若执意前往小沛,陈留的五千兵马尽可带走。”
袁术毕竟是四世三公的嫡系。
依附袁术,张邈尚不觉辱没身份。
见陈宫还想再劝,张邈抬手制止:“公台不必多言,小沛我绝不会再去。”
陈宫叹息:“孟卓心意,我已明了。你可先携家眷启程,我率军断后。”
张邈摇头:“若我先走,你到不了小沛。”
“你可取道济阴郡,佯攻山阳郡,再伺机进入小沛,仿效吕布昔日的行军路线。”
“而我留守陈留,招募义兵,制造死守的假象。”
“若曹操举兵来攻,我便转道颍川,沿颍水顺流直下寿春,曹操追之不及!”
张邈长叹一声,眼中满是不舍:“可惜我张孟卓经营陈留多年,最终却要背井离乡。”
陈宫安慰道:“孟卓无需忧虑,待我在徐州站稳脚跟,必挥师夺回兖州,迎你归来!”
计议已定。
陈宫不再迟疑,率领陈留五千兵马进驻济阴郡,同时大张旗鼓,摆出进攻山阳郡的架势。
张邈则在陈留招募义兵,严查往来士民。
……
鄄城。
曹操召集荀彧、毛阶等谋士,商议迎奉天子之事。
荀彧与毛阶皆是拥戴天子以令诸侯的支持者,自然毫无异议。
荀彧正色道:当年晋文公迎奉周襄王,诸侯尽皆归附;汉高祖为义帝举哀,天下人心所向。今陛下流离失所,遭李傕、郭汜二贼挟制,明公若兴师护驾,四海豪杰必感佩明公大义,争相投效。
毛阶挺身而出:长安城中不乏忠良之士,奈何受制于李傕、郭汜 。某愿亲赴长安,联络义士,劝说陛下还都洛阳!
曹操欣然道:有孝先出马,大事可成!请转奏陛下,若有意东归,曹某必率兖州全军赴潼关迎驾!
待毛阶离去,曹操与荀彧商议蝗灾之事。
文若,显谋在濮阳时曾言,关中蝗群恐将袭扰兖州。秋收在即,若任蝗虫肆虐,百姓将颗粒无收,我军粮饷亦难以为继。显谋献策,可训练鸡鸭捕食蝗虫。
荀彧拍案称奇:以禽治蝗,显谋此计堪称绝妙!然蝗灾范围广阔,仅凭濮阳一地难以周全。明公当通令兖州各郡县,使官民早作准备,将鸡鸭治蝗之法与旧例一并颁布。更应将治蝗成效纳入官吏考绩, 者严惩不贷!
曹操见荀彧运筹帷幄,喜道:得显谋与文若相助,兖州可保无虞!
荀彧谏言道:张邈已是强弩之末,无须借蝗灾之力。明公若将陈留排除在救灾之外,恐失民心。颍川邻近之地亦当通告,如此方能赢得百姓拥戴。私怨岂可妨害公务?
曹操肃然道:文若所言极是,当即刻通令各郡,齐心抗灾。
荀彧心中稍安,唯恐曹操执意借蝗灾惩戒陈留。
《论语》云:不忧匮乏而忧分配不均,不忧贫穷而忧局势动荡。
待蝗灾消退,陈留百姓饱受其害,他郡却毫发无损。
如此不公,必使陈留民众对曹操心生不满。
身为兖州牧,为何独独苛待陈留?
莫非张邈之过,要陈留百姓代为受过?
荀彧所虑,并非是非曲直,而是人心向背。
显谋仅凭关中旱情,便能预判兖州蝗灾,我不及也。
且慢。
荀彧忽觉脊背发凉。
显谋一年前出任濮阳令,首道政令便是命全城蓄养鸡鸭。
莫非彼时,他已预见蝗灾将至?
愈想愈觉心惊。
自东郡剿灭黑山军后,显谋久未献策。
平定青州黄巾,击溃袁术,讨伐陶谦,皆由我与志才谋划。
主公欲再征陶谦时,显谋却提议迎奉天子。
莫非他早知主公难取徐州,故而不愿献策?
荀彧思绪万千。
先前只道李牧行事谨慎,恪守谋士本分。
如今看来,其中恐有蹊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