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大将军府(袁绍府邸)西侧,一处偏僻却干净的小院。这里没有亭台楼阁的奢华,却弥漫着浓郁而清苦的药香。这里便是甄宓(方晴)在邺城的居所和临时医坊——“济仁堂”。
自从将“星火”支援的首批《急救百方》引入邺城,并着手培训医官以来,甄宓凭借着她超越时代的医学知识(结合方晴的现代基础)和那份悲天悯人的仁心,名声如同春日的柳絮,悄然播撒开来。起初只是府中仆役、低阶官吏家眷前来求诊,渐渐地,一些贫困的市井百姓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甄宓来者不拒,诊断精准,用药精当,收费极低甚至分文不取,尤其擅长处理外伤、接生、小儿发热等急症。几个月下来,“济仁堂”和“甄仙子”的名号,在邺城底层百姓中已然口口相传。
然而,盛名之下,暗流汹涌。
此刻,“济仁堂”内气氛凝重。空气中浓重的药味混合着一种令人不安的腥甜气息。几张简易的病榻上,躺着几个面黄肌瘦、气息微弱的孩子,正是那场自城外流民聚集地蔓延开来的、来势汹汹的时疫(疑似伤寒合并痢疾)的受害者。甄宓(方晴)正俯身在一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身边。
男孩名叫栓柱,是城外流民的孩子。他双眼紧闭,脸颊深陷,呈现一种不祥的灰败色,嘴唇干裂起皮。最可怕的是他的双手和裸露的小腿,皮肤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紫黑色斑点(瘀斑),触目惊心。他呼吸急促而微弱,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痛苦的低吟。旁边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哭求:“仙子!求求您!救救我的栓柱!救救他啊!他爹死在路上了…我就剩这一个儿了啊…”
甄宓秀眉紧蹙,眼神专注而凝重。她刚刚为栓柱施完针(刺激特定穴位退热、提升免疫),又小心地撬开他的嘴,喂下自己精心配制的汤药(融合了汉代经方和现代抗感染理念)。汗水浸湿了她额前的几缕秀发,贴在白皙的肌肤上。连日来的高强度救治,让她原本就纤细的身形显得更加单薄,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
“大娘,别急。” 甄宓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沉静,“栓柱这病凶险,但我定当尽力。您先去歇歇,莫要哭坏了身子。” 她示意旁边的侍女(也是受过简单护理培训的流民女子)将几乎瘫软的妇人扶到一旁休息。
就在这时,甄宓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袭来,眼前猛地一黑,身体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几乎站立不稳!她下意识地扶住病榻边缘,才勉强稳住身形。一股难以抑制的恶心感涌上喉咙。她赶紧掏出手帕捂住嘴,强忍着才没当场呕出来。
“小姐!” 贴身侍女云袖惊呼一声,连忙上前扶住她,“您…您是不是也染上了?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啊!”
甄宓摆摆手,强行压下那股不适感,声音虽弱却坚定:“我没事…只是累了些。栓柱他们的药不能停,尤其是那帖‘清瘟败毒散’,每隔两个时辰必须喂一次,还有…咳咳…” 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手帕拿开时,雪白的丝绢上赫然多了一抹刺眼的、淡淡的粉红色血丝!
云袖的脸瞬间吓白了!小姐明显是累病了,而且症状…和这些孩子如此相似!她染疫了!
“小姐!您必须休息!必须吃药!这里交给我们…”
“不行!” 甄宓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栓柱还在危险期,方子剂量需要随时调整…还有那几个孩子…他们的脉象变化…咳咳…只有我清楚…” 她倔强地直起身,重新戴上自制的口罩(多层棉布浸药),走向下一个病重的孩子。那份源自方晴的医学责任感和身为“星火”执事的担当,让她无法在此时倒下。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过度疲劳加上感染),但眼前的生命垂危,让她别无选择。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甄宓累倒病倒,却仍坚持救治流民疫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邺城,也传到了大将军府的核心区域。
正室刘夫人的院落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熏香袅袅,温暖如春。刘夫人斜倚在铺着厚厚锦褥的软榻上,由侍女小心翼翼地捶着腿。她听着心腹嬷嬷低声的回报,保养得宜的脸上,一丝嫉恨和怨毒如同毒蛇般慢慢爬了上来。
“呵呵…好一个‘甄仙子’!好一个慈悲心肠!” 刘夫人冷笑一声,涂着蔻丹的手指紧紧攥着手中的玉如意,“一个身份不明的孤女,仗着几分姿色和…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妖法,在邺城招摇撞骗,收买人心!连大公子(袁谭)府里的管事娘子都开始夸她!现在倒好,自己都染上那脏病了,还赖在那些贱民堆里不走!是想用这副病西施的模样,博取将军(袁绍)的垂怜么?”
嬷嬷连忙附和:“夫人明鉴!老奴看这甄氏,心思深得很!如此沽名钓誉,收拢流民之心,恐非良善之辈!更何况那疫病凶险,她如今也染上了,万一…万一再传给府里的人,尤其是夫人您…那可如何是好?大将军整日忙于军国大事,岂能让这等隐患留在府中近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后汉异星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