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浩荡,奔流东去。江东丹徒,乔府花园暖阁之内,却仿佛与窗外的浩渺水声隔绝,自成一方小天地。暖阁中央,一个巨大的沙盘占据了大半空间,那是小乔(韩雪)用陶土、染色的细沙、甚至精致的微缩草木模型精心堆砌的杰作。此刻,她正俯身于沙盘旁,白皙纤细的手指灵活地捏着一小团湿润的黏土,专注地修补着沙盘上长江入海口区域的轮廓线。
大乔(李雯)则在一旁宽大的书案前忙碌。案上堆满了各种材质的“纸张”:有昂贵的缣帛碎片,更多的是裁剪整齐的粗糙麻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娟秀而有力的字迹,旁边还有各种只有她自己才懂的符号标记(类似简易密码和速记符号)。她正将其中几张纸上的信息誊抄、整理、归类: “三月廿三,广陵细作报:徐州刺史陶谦病重,州府人心浮动,下邳陈珪、东海糜竺暗中联络州内大族…” “四月初一,流民自寿春方向涌入曲阿,言袁术部将桥蕤于九江郡强征粮秣,民怨甚重,已有小股乱民窜入我吴郡毗陵地界…” “庐江太守陆康上表朝廷,弹劾袁术僭越,然驿道受阻,表文恐难达洛阳…”
李雯(大乔)眉头微蹙,指尖划过“袁术”、“流民”、“乱民窜入”等关键词。她拿起一张相对空白的麻纸,提笔蘸墨,开始勾勒一份区域形势图——并非地理图,而是各方势力动向、资源分布、矛盾焦点的“情报态势图”。她深知,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一份清晰的“敌我友”及“资源点”分布图,其战略价值有时甚至超过千军万马。
“姐姐,你看这里!”韩雪(小乔)略带兴奋的声音打断了李雯的沉思。她指着沙盘上长江口外一大片空白区域,“根据那些渔民口述的潮汐规律、航行时间和遇到的岛屿鸟兽特征…再结合《禹贡》里极其含糊的‘扬州之域,岛夷卉服’的记载…我推断,在这片海域之外,应该存在一个巨大的岛屿链!或者…甚至是一片次大陆的边缘!渔民们说的‘黑水洋’和‘狂暴季风带’,可能就是分隔大陆与那片未知区域的天然屏障!”她眼中闪烁着学霸破解千年谜题般的光芒,拿起一根细木棍,在沙盘外的空白处,大胆地勾勒出几个模糊的岛屿轮廓和一条蜿蜒的、代表洋流和季风带的示意线。
李雯放下笔,走到沙盘旁,凝视着妹妹手指的方向。那片象征未知的空白,如同巨大的诱惑,也如同深不可测的深渊。“东海之外…倭地?还是更远?”她低声自语,心中震撼于妹妹的想象力和逻辑推演能力,“如果真存在这样一片未被开垦的土地……其意义……”
“意义重大!”小乔接口,眼中光芒更盛,“资源!新的航线!战略纵深!甚至…未来可能的退路!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海图!”她说着,走到旁边另一张书案前。这张案上铺着一张由数张上等麻纸拼接而成的、足有桌面大小的“地图”。它迥异于当下所有粗糙简略的州郡图。上面清晰地用不同颜色的墨线,勾勒出海岸线、主要河流、山脉走向!长江、黄河的入海口被仔细描绘,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轮廓清晰可辨,甚至海南岛、台湾岛(标注为夷洲)也跃然纸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代表大陆的东侧,一片浩渺的海洋被绘出,海洋的彼岸,赫然画着一个轮廓极其近似后世日本列岛的图形,旁边标注着小字:“倭地(待确证)”。
“这是我根据现有信息、古籍残篇,加上推演绘制的最新版‘东亚舆图’,”小乔指着图纸,语气带着一丝自豪,“虽然细节还很粗糙,但大的地理框架,尤其是我们江东的防御命脉——长江天险及其支流、沿江重镇、入海口岛屿要塞,都已尽力标注清晰。”她又指向地图西侧,“陇西、凉州方向的信息太匮乏了,只能依据零星商旅描述,画出大致的河西走廊和几条可能的羌人南下的通道……”她的手指在地图上的空白处划过,带着深深的遗憾。
李雯看着这张超越时代的地图,心中浪潮翻涌。这地图的价值,在普通商人眼中或许是探索商机的指南,但在雄主眼中,便是攻城略地、经略四方的无上利器!它洞穿了地理的迷雾! 她拿起妹妹那份标注着势力动向的“情报图”,将两张图并排放在一起。
如同拼上了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江东(孙权势力范围)被清晰界定,标注着主要的城池(吴郡、会稽、丹阳等)、屯田区、驻军点。 北面,淮南袁术的势力范围被标红,箭头直指庐江、丹徒方向,旁边标注着“粮秣紧缺”、“强征民怨”、“与徐州陶谦关系紧张”。 西面,荆州刘表的地盘被标为浅蓝色,“相对稳定”、“水军强盛”、“对江东有觊觎之心”。 更西面,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的信息则模糊得多。 而那张东亚舆图,则清晰地展示了长江防线的整体态势、入海口的海权重要性,以及……那片未知的东方海域带来的、令人遐想的战略空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后汉异星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后汉异星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