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还在震动。
顾轩没看是谁,直接划开接听键,声音压得很低:“东西收到了?”
“在手里。”林若晴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背后有键盘敲击声,“你给的那句话,我已经改了三遍措辞。”
“别提‘归雁’,也别点名。”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摩挲腕上的檀木珠,“就说有个商人,十五年前插手过市政保密项目,现在有人想挖这段历史,却被拦在档案门外。”
“懂了。”她顿了顿,“模糊信源,但足够勾人。标题我打算用《谁动了十年前的秘密》。”
“可以。”顾轩点头,“发布时间定在早上七点,通勤高峰,传播最快。”
“好,稿子马上发。”她的语气忽然放轻,“你家……没事吧?”
“人没事。”他说,“但他们动了我的家人。”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瞬。
然后林若晴的声音变了,不再是记者的冷静,而是带着一点旧识才有的温度:“你要他们付出代价。”
“不是我要。”顾轩盯着屏幕,“是真想要。”
挂了电话,他调出加密终端,把录音文件里“刘庆拿走样本”那一句单独截出来,转成文字,加上时间戳和来源模糊化处理,打包发进林若晴指定的接收通道。
两分钟后,对方回了个“收到”。
他起身走到墙边,按下空调外机旁的隐蔽开关。一道暗格滑开,露出小型服务器阵列。这是他自建的舆情监控节点,不连公网,只接收来自合作渠道的定向数据流。
屏幕上开始跳动信息。
七点零三分,文章推送成功。
七点十分,阅读量破五万。
七点二十七分,评论区出现第一批整齐划一的刷屏账号:“造谣!查IP!”“幕后黑手是谁?”“这记者收了钱吧?”
顾轩冷笑。
这些话术太熟了。前世他就见过类似的洗地套路——先定性为阴谋论,再引导攻击发布者,最后让话题变成口水战,没人关心事实本身。
他打开后台分析工具,抓取这些账号的注册时间、设备指纹、IP归属地。
结果很快出来:八十七个账号,集中在三个IP段,全部指向城东数据中心的一台物理服务器。
而这台服务器的租赁方,是“龙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刘庆控股的企业之一。
证据链闭合。
他立刻截图整理成简报,重新加密后发给林若晴。
十分钟后,第二篇稿件上线。
标题更狠:《我们为何查不到“归雁”?》
正文开门见山:一名匿名知情人士透露,他曾试图调阅十五年前一项名为“归雁”的市政工程备案资料,却被告知“无此记录”。而根据内部人士提供的冷库存储区平面图(已脱敏),该区域存在独立供电与双门禁系统,常规审批无法进入。
“这不是遗忘。”文末写道,“这是封存。当一个名字被刻意抹去,它一定藏着不能见光的东西。”
文章附图只有两张:一张是模糊的手绘结构图,另一张是某次会议纪要的复印件局部,上面隐约可见“归雁计划阶段性汇报”几个字。
流量瞬间炸开。
半小时内,本地热搜榜第三位被顶上,词条写着:“归雁是什么”。
顾轩看着数据曲线一路飙升,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
他知道,对方要坐不住了。
果然,九点十四分,三家自媒体同步发布文章。
《某干部私生活混乱,家属医保被挪用》
《顾姓公职人员涉嫌违规操作项目资金》
《深扒“正义人设”背后的双面人生》
配图全是拼接照:一张他和女性同事开会的照片被裁剪角度,看起来像亲密交谈;另一张医院缴费单截图,金额打了码,但标题写得耸动。
典型的污名化三件套:人身攻击、财务指控、道德审判。
顾轩一条条点开,看完冷笑一声。
手法粗糙,但传播极快。短短十分钟,已有上千转发,不少公众号开始跟风转载。
他迅速提取三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文案模板、图片处理方式,发现高度同源。再逆查公众号注册主体,全部指向龙腾文化的子公司。
证据确凿。
他立刻拨通林若晴电话:“准备第三波。”
“我已经写了。”她说,“标题是《谁在控制你的手机屏幕?》”
“就用这个。”顾轩说,“把那二十个账号列出来,画个关系图,标明它们背后都是同一家公司注资。引用网信办去年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的通知》第三条,强调这种行为涉嫌操纵舆论。”
“还要加什么?”
“最后一句。”他停顿一秒,“写:当真相被屏蔽,提问本身就是反抗。”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
“这句话……会惹事。”
“我知道。”顾轩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但他们先动手的。”
十点整,第三篇文章发布。
这一次,不再是小范围讨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