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轩没动,会议室的人走了一半,他才缓缓收回视线。那串檀木珠已经被工作人员收进档案袋,连同录音笔、投影记录一起封存。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了板上钉钉的证据——要么是英雄的证词,要么是叛徒的罪状。
他站起身,袖口空了,手腕上留下一圈浅浅的压痕。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他没回头,只把手机掏出来,拨通了林若晴。
“风起了,该放火了。”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回了一句:“等你这句话,等得手机都快没电了。”
顾轩快步走向地下车库,电梯门开的瞬间,他看见陈岚靠在柱子边,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会议纪要副本。她抬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把纸轻轻折了角,塞进他手里。
“纪委调记录,不是怕你说话,是怕你说对了。”她低声说,“但他们忘了,话一旦说出口,就不是他们能删的了。”
车库里灯光惨白,周临川坐在一辆不起眼的旧车里,车窗摇下一半,脸上带着点疲惫,眼神却亮得吓人。
“我活下来了,不是为了躲。”他咧了下嘴,“是来算账的。”
三人上车,林若晴已经在后排打开了笔记本,屏幕上是三篇已经排好版的报道草稿。
“第一篇,标题就叫《谁在台风夜转移救灾物资?》。”她手指敲着触控板,“配图是A区泵站断电前十分钟的监控截图,还有B区仓库的出库单——同一时间,三倍配额,签批人是王金强的外甥女。”
顾轩盯着那张出库单看了三秒,点头:“发。”
“第二篇,深挖‘阳光慈善基金会’。”林若晴翻页,“打着救灾旗号拿地,拿完地就转手卖给关联房企,再以‘灾后重建’名义申请财政补贴。一套流程下来,钱进了私账,地换了主,房子没建,人也没见。”
陈岚接过话:“我刚调了审计留痕,基金会账户在台风当晚有两笔大额转账,一笔转去离岸公司,一笔转给一家‘应急物资代采企业’——查了,这家公司注册地址是间废弃车库,法人代表是个六十岁的退休教师,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
“第三篇,”林若晴声音压低,“直接点名王金强的心腹,李国栋。他在台风前一周,突击提拔了七个干部,全是自己人,全安排在物资审批口。更巧的是,这七个人,没一个在应急值班表上。”
车内没人说话。
顾轩伸手,把笔记本屏幕合上,又推开,再看了一那张出库单上的签名。
“发。”他说,“但别一口气全放。”
“分三波。”林若晴早有准备,“第一篇今晚八点,第二篇明早七点,第三篇等纪委正式立案后——我们再砸。”
“宣传口会拦。”陈岚提醒,“这种报道,正常流程走不出去。”
“所以不走正常流程。”林若晴笑了,“我找了三家媒体,每家发一篇,内容不重复,来源不交叉。一家是省台的独立调查栏目,一家是市报的深度版,还有一家是新媒体平台——他们不知道彼此在发什么,但读者会拼出来。”
顾轩点头:“信息洪流,防不住。”
车缓缓驶出车库,拐上主路。
“我这边也得动。”顾轩拿出一个黑色U盘,贴着标签,《关于A区泵站断电事件的技术分析报告》,“纪委驻厅办公室,今天值班的是老张,人稳,不瞎问。”
“你递材料,我盯着系统。”陈岚打开手机,“举报件一旦录入,我这边监察内网会有留痕。要是被人悄悄压下,我就当众调记录。”
“周临川呢?”顾轩问。
“我盯李国栋。”他摸出一部旧手机,“他最近慌了,天天换车,换路线,还找了两个保镖。但他忘了一件事——他老婆每天七点准时去老年大学跳舞,车就停在文化馆后门。”
“你准备动手?”
“不动手。”周临川摇头,“我让他知道,有人在看他。只要他开始怀疑身边每一个人,他就会犯错。”
顾轩看了他一眼:“别硬来。”
“我比谁都惜命。”周临川咧嘴,“但我更恨他们拿灾情当生意。”
车停在省厅后门,顾轩下车,U盘贴着掌心,有点发烫。
八点整,林若晴的消息弹进来:“第一篇发了。”
顾轩没看手机,径直走向纪委办公室。
老张果然在,正啃包子,抬头看见他,愣了下:“小顾?这都下班了。”
“补个材料。”顾轩把U盘递过去,“台风复盘的补充报告,技术组刚整理完。”
老张接过,插进电脑,登记表推过来:“签个字。”
顾轩用左手签了名,笔尖顿了顿,袖口擦过桌面,檀木珠和金属桌角碰出一声轻响。
老张没在意,随手点了上传。
“行了,明天早上系统就同步到省纪委主库。”
顾轩点头,转身要走。
“对了,”老张忽然抬头,“这标题……怎么看着像要查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