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逋回到住处后,连夜伏案疾书。
先是拟定出《青砖烧制技术指导》,详细标注黏土配比、窑温控制和阴干周期;又列出《役工招募章程》,计划先烧制青砖,覆盖外墙,至于劳动的壮丁每日管三顿饱饭,另发十文钱,病残者及妇孺减半。
经过计算,给城墙贴砖大概需50万两。
而丰都城方圆20平方公里,若50%为居住区,可以装下常住人口15万左右。但颉文县只有四千户,两万余人,因此全部安排到城西居住,仍绰绰有余。
丰都百姓每家都按照每户一座青砖小院,三间屋子分配。建造费百姓承担一半,他出一半,杂七杂八算起来,大概需要20万两银钱。有了之前给的拆迁款,这笔费用对百姓来说,并不难出。至于排水系统关乎日后城池居住环境,不能克扣,因此要35万两。绿化和备用金再留30万,合计共需135万两,若两年之内完工,李逋可净赚50万两白银。
这是生意划算,但现在紧缺的就是粮食。
北土多粟,南国多稻。颉文县因为土地肥沃,大户富足,常年种麦,而不种口感稍差的粟。
此地小麦产量平均在60~90公斤。
白面对寻常百姓还属奢侈品,当地百姓通常是等麦子收获后,再卖给大户,靠以物易物,换取更多的粟,来开销一年的用度。因此李逋说的管饱指的不是白面,而是粟,但即使如此,也难以供应,只因世道渐乱,粮价持续走高。
李逋找到崔玉,说明这个情况。
崔玉却道:“不用担心,鲁王和梁王愿献粟米五万石,以资建城,粮食早就运过来,现在就在库房存积。”
据李逋了解,鲁国和梁国封地的年收入也不过十五万石粟米。再加上每年立冬,还要献给金陵国相贾道子半数,哪来的五万石粮食给他们?
除非,今年鲁王和梁王是不打算给金陵粮食,这恐怕会导致朝廷向丰都施压,甚至兴起兵祸。
崔玉看出他的忧虑,笑道:“贾道子不敢发兵,才脱离太子的算计。不然我为何如此明目张胆的建造丰都城?放心,贾道子北上,愁的不是我们,而是贾谧。”
李逋道:“因为这点粮食,贾道子会亲自率军,进犯中洲?”
崔玉冷笑:“贾道子是贾氏四龙之首,十二转蛊修,今年有七十二岁。明经师叔说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他若想长生,要么迈入十三境,要么。”说到这,他把话停住。
李逋道:“要么服食太岁。”
崔玉站起身:“行了,这两天把工作安排好,你、慕容烬、再带上那只肥猫,随我去封丘秘陵一趟。城里事务,我已书信王猛,交给他全权安排。”
李逋不满道:“你想累死景略?”
崔玉道:“你若真心疼他,我这有个职位。等从封丘秘陵回来,丰都城就交给你来镇守。如何?你只要点头,我现在就派人请示太子,加封你为丰都刺史。”
李逋连连摆手:“拉倒吧,我可没那雄心壮志。”
崔玉听这话,恨铁不成钢,让人把他给轰出去。
两天后,李逋等城外青砖窑建成,当夜赶回城里,将后续工作一一交付交给鲁老和孔潜。
他吩咐道:“你们带着青槐村的兄弟,组织百姓开工。记住,一日三顿管饱,谁敢克扣粮食,别怪我不留情面。”
孔潜知道李逋是在说他,忙正色道:“主公放心,属下晓得轻重。”
次日清晨,薄雾未散。
崔玉一袭墨蓝劲装立在城门口,李逋坐在地上,怀里抱着山君,靠墙坐着补觉。太阳出来老高,才见慕容烬姗姗来迟,他一手一个包子,身后还跟着个‘跟屁虫’。
“磨蹭什么?”崔玉问。
慕容烬不敢辩解,身后的芦花姑娘拿出热腾腾的包子塞到崔玉手中,解释道:“路途甚远,出发前吃饱饭要紧。”
崔玉没再说话,转身踢了一脚酣睡的李逋。
李逋忙跳起来:“啊——到了?”
崔玉用包子堵住他的嘴:“到了,我用八抬大轿送你到的?”
李逋神色悻悻,把山君塞到背包里,翻身上马,追在崔玉身后,一路疾驰,在天黑前抵达封丘县郊。
崔玉发出信号,只见两队人马走出。
梁国阵营中,一个身材矮小、形如猿猴的男子快步上前,向崔玉行礼:“在下南阳宛城人,鲁国摸金校尉杜束,参见大将军。”
崔玉点点头,看向余下三人。
杜束指着身旁提着链锤的虬髯大汉:“他叫朱宪,乃我王亲卫,驭七转金甲蛊,有万夫不当之勇。”
在他身后,一个假小子打扮的女子上前。
她身姿高挑,背负长剑,腰胯两柄弯刀:“在下秦云凰,受梁王所托。这是我兄长秦生。”
她身旁站着的,那个叫秦生的独眼男子并未搭理崔玉,反而死死盯着朱宪。看来在李逋等人没来之前,两队人马相处的并不融洽。
崔玉道:“报上你们驾驭的蛊虫,以及来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蛊道无常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蛊道无常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