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我们谈及所谓的“内观”时,很多人可能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他们往往认为,内观就是运用那个自认为无所不知的大脑,去深入地思考和观察内心世界。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内观。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在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去分析和理解,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认知的本质其实是评判,它与“观”处于不同的维度。评判意味着我们在对事物进行主观的评价和判断,而“观”则是一种客观的、不带任何偏见的观察和体验。
所以说,内观并非简单地向内观察,而是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去进行。它要求我们放下固有的认知和评判,以一颗纯净、无染的心去直接感受和体验内心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内观的真谛,发现内心深处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和力量。很多人为了变得更好,喜欢四处去寻找答案,结果就是越求越乱,愈发的迷茫。而想要变好的心,实际就是不接纳当下,认为当下不够好,拒绝了自己当下的生命体验,从潜意识中拒绝,断开了与自己世界的链接。
紧接着,人们便开始了中日外求的旅程,这仿佛是一场有目标却缺乏内心坚实力量支撑的盲目追逐。这种行为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看似忙碌不停,实则毫无头绪可言。在这样的追逐中,人们往往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最终只会落得个身心俱疲、疲惫不堪的下场。
为了能更清晰地阐释这一点,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坚信,只要自己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就能够彻底摆脱焦虑的纠缠。于是,他们拼命地工作、赚钱,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了对财富的追逐上。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焦虑这种内在的情绪,与外界的物质条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真的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他也未必能够真正地摆脱焦虑的困扰。因为焦虑的根源并非来自于外部的物质世界,而是源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恐惧。当一个人的内心缺乏稳定的力量支撑时,无论他拥有多少财富,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不安。
当一个人过度执着于自己的财富时,他会开始担忧财富的减少。他会不断地思考:“如果我的财富变少了怎么办?”“如果我失去了所有的财富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担忧会像沉重的包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真正享受财富所带来的快乐。然后想要的更多,有了更多的财富还想要钱,有了权。又想要更大的权,人的欲望永远满足不了。有句话叫做我本世间逍遥客,奈何生在帝王家。哪怕是古代的帝王,拥有了整个天下,也会有烦恼和痛苦。过度的关注外界就会被外在的变化束缚。
内观能让你从外在的表象脱离出来,不被外界的变化影响,不被自己的大脑操控。大脑有特点,它总是自动化的运转,不受你的控制,就像你的血液流动、心脏跳动一样,在这个运转的过程会不断消耗你的注意力和能量,即使耗干耗尽,他也不会在乎。
所以说,大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两面性。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运用它,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思考问题、分析判断情况,从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然而,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使用大脑,它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它可能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恐惧、懊悔、难过等负面情绪。这是因为大脑是以情绪为食的,我们产生的情绪越多,大脑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充足,它的运转速度也就越快。
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大脑,最终可能会导致情绪失控,甚至让人崩溃。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运用大脑,让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而不是敌人。成为那个你大脑行为的观察者,把那个观念拎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问下自己真的是这样吗?是否可以调换一下角度,是否可以去掉这个标准?你要把我觉得我认为转变为我看见了你正在觉得把我看见了,我正在认为你就是要去把我觉得它是错的,我是对的,我觉得这件事情很糟糕,我觉得我很倒霉。
把所有的觉得转变为我看见了,我有一个念头,我看见了一个生气的念头,这个念头觉得这件事情很糟糕,觉得我很不幸。你看你不是你的想法,你也不是你的信念和评判,你是正在当下觉得这一切的独立的、完整的、自由的。你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在你体内流动的能量,而他们的源头一定都是你的起心动念。
对此你完全无需置疑,在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里,真正能够激起你内心深处痛苦情绪的,绝对不是任何事情的发生本身,而是你对这些事情所做出的评判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念头。这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应该花费心力去关注和改变的,并不是我们的情绪本身,毕竟情绪仅仅只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所引发的一种结果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当代修行指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当代修行指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