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来上班吧。”高浪递给他一杯热水,“先从跟组演员做起,工资按正式艺人标准开,另外给你租个离工作室近的房子。”
王宝强的眼泪“唰”地掉了下来,手忙脚乱地擦着:“高导,我……我一定好好干!不给您丢人!”
傍晚时分,编剧李雪抱着笔记本冲进来说:“高导!《归途》的历史顾问找到了!是社科院的陈教授,他说看了《遇见》,觉得你能拍好‘小人物的大时代’。”她翻开电脑里的邮件,“陈教授还说,下周带我们去拜访三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办公区的灯一盏盏亮起。应届生们围在一起研究项目表,张涛在给装修队结算尾款,赵建国哼着小曲整理剪辑素材,王宝强偷偷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高浪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手机响了,是陈默老师打来的:“小高,我把王德顺老师带过来了,老爷子听说你这儿有适合他的角色,非要连夜过来跟你聊聊。”
电梯门打开,七十岁的王德顺穿着件军绿色外套,腰杆挺得笔直。他握住高浪的手,掌心粗糙却有力:“我看了《遇见》,你把老周拍得有骨头有肉。听说你要拍《归途》,我想演那个守着老房子等儿子回家的老爹——我父亲就是抗美援朝牺牲的,我知道那种等的滋味。”
晚上八点,工作室的第一顿集体晚餐是外卖火锅。大家围着临时拼起来的办公桌,用保温杯和剧本当隔板。林晓突然站起来举着可乐:“我提议,为我们的浪潮工作室干杯!以后我们要拍好多好多像《遇见》一样的好电影!”
热气腾腾的雾气里,高浪看着眼前这些面孔——有经验丰富的老手,有青涩懵懂的新人,有曾经大红大紫的老演员,也有渴望证明自己的小人物。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为“想拍好故事”这同一个念头,聚集到了这个18层的空间里。
“其实我没什么大志向。”高浪举起杯子,可乐里的气泡不断往上冒,“就想让咱们拍的戏,能让观众看完说一句‘这戏拍得像人话’;想让跟着咱们干的人,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想让那些有才华却没机会的人,能在这儿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王德顺老爷子突然放下筷子,用筷子敲着碗唱起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赵建国跟着打拍子,王宝强红着眼眶小声跟唱,最后整个工作室都回荡着这首老歌的旋律。
送王德顺出门时,老人拍着高浪的肩膀说:“记住,做工作室跟做人一样,骨头要硬,心要热。当年我们跨过江,不是为了打赢,是为了让后人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你们拍电影,也得有点这股劲儿。”
回到工作室,高浪发现刘一菲的助理悄悄留下了个礼盒。打开一看,是支钢笔和一本《中国电影史》,扉页上写着:“愿浪潮能载着更多人的梦想,流向更远的地方。”
凌晨一点,高浪最后一个离开。走廊里的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亮起又熄灭,玻璃门上的“浪潮工作室”铭牌在月光下泛着微光。他想起上辈子在出租屋里看到的新闻——某大导演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急功近利”,当时他攥着被拒的剧本,心里不服气却无力反驳。
而现在,他站在这里,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真诚的故事永远有市场,认真的人永远有机会。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条陌生号码的短信:“高导您好,我是杨幂。看了《遇见》很受触动,听说您的工作室刚成立,不知是否有机会合作?我不怕从零开始。”
高浪笑了笑,回复:“明天上午十点,来工作室聊聊吧。地址是建国路88号18层,进门报名字就行。”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写字楼外的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落叶。高浪望着远处渐亮的天际线,知道属于浪潮工作室的第一天结束了,但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栋写字楼里有无数家公司成立又倒闭,但他相信,浪潮会是不一样的那一个——因为他们的船帆上,写着“真诚”两个字。
喜欢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