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绿星生态基地——病害防治与互助实践
两天后,星砂方舟抵达绿星生态基地。此时,李娇炎培养的星穗共生菌已进入稳定期,菌液呈淡金色,在培养舱中缓缓流动。琼华学者和绿星生态团队早已在基地外等候,他们身后的种植区,病苗的情况比影像中更严重,部分稻田已出现成片枯死的迹象。
“立刻按每亩10升的剂量,将共生菌液与星耀能量水混合,均匀喷洒在稻苗根系周围。”李娇炎快速分配任务,星砂团队与绿星成员分成10个小组,携带菌液和喷洒设备进入种植区。
嬴云澈和琼华学者一组,他蹲下身,将稀释后的菌液缓缓注入土壤,指尖能感受到土壤中微弱的能量波动——那是共生菌开始活跃的信号。“上古文明的记载果然没错,”琼华学者看着稻苗根系逐渐泛起淡金色,“共生菌正在与稻苗建立共生关系,最多24小时,病斑就会停止扩散。”
绿星的生态负责人握着嬴云澈的手,眼中满是感激:“如果不是你们及时送来星核土壤和共生菌,我们的生态修复计划就彻底毁了。之前总觉得生态修复是自己的事,现在才明白,宇宙中的文明根本无法独自生存,互助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正是‘星河互助航线’的意义。”嬴云澈笑着说,“下个月航线正式通航后,工会的物资运输舰会定期为绿星送来星耀能量设备和琼华稻种,星砂团队也会派技术人员常驻,帮你们建立长期的病害防治体系。”
当天傍晚,种植区的稻苗出现明显好转——灰褐色的病斑逐渐消退,叶片重新恢复翠绿,部分稻苗甚至开始抽穗。绿星的孩子们捧着用星砂玻璃制作的小礼物,送给星砂团队的每个人:“谢谢你们救了稻田,以后我们会好好照顾稻苗,等丰收了,就通过互助航线送给地球和琼华的朋友们!”
第三站:星河工会——盟约签署与未来规划
解决绿星的危机后,星砂团队前往星河工会,与洛兰及各文明代表商议“星河盟约”的签署事宜。工会的“星河议会厅”内,28个文明的代表齐聚一堂,全息投影将各文明的星球影像投射在厅内的穹顶上,形成一幅璀璨的“星河全景图”。
洛兰首先发言,她手中的全息文档显示着盟约的核心条款:“《星河盟约》旨在建立长期稳定的跨文明互助机制,涵盖生态修复、技术共享、权益保障、文化交流四大领域。每个签署文明都有权利提出互助需求,也有义务提供资源支持,工会将作为中立机构,负责协调资源分配和进度监督。”
嬴云澈代表星砂团队补充道:“我们建议在盟约中加入‘紧急互助响应条款’——当某个文明遭遇自然灾害、生态危机或技术难题时,其他文明需在24小时内提供初步援助方案,工会的应急救援队需在72小时内抵达现场。绿星的这次危机,就是最好的实践案例。”
各文明代表纷纷表示赞同。绿星的生态负责人率先在盟约上签字:“绿星愿意将生态修复技术纳入共享资源库,同时承诺每年提供100吨星穗稻种,支援其他生态受损的文明。”
琼华星球的禾长老也签署了盟约:“琼华将开放农耕技术学院,为各文明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还会在互助航线上设立‘稻种培育站’,提供定制化的稻种培育服务。”
广寒星系的月祭司通过全息投影远程签署盟约:“广寒将月能核心塔的部分能量输出通道接入互助航线,为沿线的救援舰和运输舰提供免费能量补给,助力航线畅通。”
当所有文明代表都签署完毕,盟约文档化作一道金色的光带,环绕着议会厅的穹顶,与各星球的影像交织在一起。神器突然升空,将盟约的核心条款转化为能量印记,融入每个文明的代表徽章中——从今往后,只要徽章持有者提出互助需求,其他文明的徽章就会同步收到信号,形成高效的响应机制。
签署仪式结束后,各文明代表围绕“星河互助航线”的后续规划展开讨论。苏璃提出在航线沿线设立“星际服务站”的建议:“每个服务站配备星耀能量补给设备、物资储存仓库和应急医疗站,既能为过往的飞船提供便利,也能作为区域互助的中转站。”
李娇炎则建议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将各文明的核心技术参数、设备图纸和操作手册上传至平台,通过星语罗盘实现实时更新,方便技术人员快速获取所需资料。平台还可以设置‘技术问答区’,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艾泽尔补充道:“我们可以在平台上开设‘文明讲堂’,邀请各文明的学者、工匠和艺术家分享知识和经验。比如地球的广交会历史、琼华的农耕文化、广寒的月能技术,都能通过讲堂传递给更多文明,增进彼此的理解与认同。”
第四站:星枢基地——盟约落地与成果展示
一周后,星砂团队回到星枢基地,开始筹备《星河盟约》的落地工作。基地的中央广场上,“星河互助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心内设立了生态互助、技术共享、应急响应、文化交流四个服务窗口,每个窗口都配备了熟悉各文明语言和习俗的工作人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帝国之枪客无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帝国之枪客无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