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的问话比苏明远预想的要顺利许多。府尹大人只是例行询问了他们与曾子厚的关系,以及最近是否听到过关于会试的传言。苏明远和赵德如实回答,既没有隐瞒与曾子厚的友谊,也没有编造不存在的情况。
二位举人品行端正,配合调查,本府甚为欣慰。府尹大人最后说道,这次调查主要是为了澄清一些流言,维护科举的严肃性。二位回去后,专心准备会试便是,不必为此事分心。
走出府衙时,夕阳西下,天边云霞如锦。苏明远和赵德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看来子厚的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赵德说道,或许他只是过于谨慎,担心被人牵连,所以才选择离开。
苏明远点点头,但心中仍有些不安。曾子厚的突然离去背后,必然还有他们不知道的内情。不过正如府尹所说,会试在即,他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影响自己的准备。
两人正要分别回各自住处,忽然看到街角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当日在得月楼遇到的李元德老先生。
二位举人,这么晚了还在街上?李元德笑着走过来,但苏明远敏锐地察觉到,老先生的眼中有一丝探究的神色。
李老先生,我们刚从...赵德刚要说话,却被苏明远轻轻拦住。
我们刚从朋友那里回来。苏明远接过话头,李老先生这么晚还在外面,是有什么事情吗?
李元德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老夫刚从友人那里喝酒回来,路过这里。听说最近城中颇不宁静,有些流言蜚语在传播,二位可要小心行事啊。
这话显然另有深意。苏明远心中一动,难道李老先生知道他们刚从府衙出来?
多谢老先生提醒,我们会谨慎的。苏明远客气地回答。
那就好。李元德点点头,对了,明日老夫有一事要办,需要去钱庄一趟。苏举人若是有空,不妨同去,也好见识一下汴梁城的商业情况。
钱庄?苏明远心中疑惑,李老先生为什么要邀请他去钱庄?不过既然是长辈的邀请,他也不好拒绝。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苏明远答应道。
约定好明日午时在城中的通汇钱庄门前会面后,李元德便告辞离去。看着老先生的背影,苏明远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
翌日午时,苏明远按约来到通汇钱庄门前。这座钱庄坐落在汴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三层高的楼房在周围建筑中显得格外显眼。门前车马往来,显示着这里生意的兴隆。
李元德已经等候在那里,看到苏明远到来,笑着迎了上来:明远,你来了。走,咱们进去看看。
推门而入,苏明远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宽敞的大厅中,十几个柜台一字排开,每个柜台前都有不少顾客在办理业务。有商人在兑换各地的钱币,有官员在存储银两,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管家模样的人在代主人办理各种事务。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正中的一块巨大算盘,上面珠子飞快地拨动着,发出清脆的声响。几个账房先生正在那里计算着什么,神情专注而严肃。
这就是汴梁城最大的钱庄之一。李元德低声介绍道,不仅办理存储、兑换业务,还发行交子,甚至为朝廷和各地商贾提供资金调度服务。
苏明远暗暗称奇。作为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人,他当然知道银行的概念,但亲眼看到古代金融业的运作方式,还是感到十分新鲜。
李老先生,您今日来此是?苏明远好奇地问道。
老夫要为一位朋友代办一笔业务。李元德神秘地一笑,不过在此之前,先让你见识一下这里的掌柜。
说着,他走向一个专门的柜台,那里坐着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人,正在查看账册。此人面容精明,眼神犀利,一看就知道是个久经商场的老手。
钱掌柜,老夫又来麻烦你了。李元德拱手道。
钱掌柜抬起头来,看到李元德,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李老先生客气了,您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这位是?
这是苏明远,新科举人,老夫的后辈。李元德介绍道,今日带他来见识见识。
钱掌柜打量了苏明远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原来是苏举人,久仰大名。您能高中举人,实乃后生可畏啊。
苏明远连忙谦虚回礼:钱掌柜过奖了。
苏举人,您可知道我们这钱庄的业务范围?钱掌柜饶有兴趣地问道。
略知一二,不过还请钱掌柜详细指教。苏明远诚恳地说道。
钱掌柜显然很乐意向这位年轻的举人介绍自己的行业:我们钱庄的业务主要有几种:一是兑换,各地钱币成色不同,我们负责按比例兑换;二是存储,为客户保管银两,并支付利息;三是放贷,向有需要的商贾或官员提供资金,收取利息;四是汇兑,帮助客户将银两汇往各地,免去运输之苦。
苏明远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业务与现代银行的基本功能何其相似,只是操作方式更加原始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