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轮到张大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众人才发现这位自称府城来客的文士,竟是一位诗词大家。他的七律《春雨》意境开阔,笔法老到,确实远胜一般文人。但在场众人虽然赞叹,却也察觉到他处处暗含机锋,似有所指,隐隐有针对苏明远之意。
张大人诗才卓绝,令人敬佩。李鸿渐恭维道,不知大人此次来我县,所为何事?
奉命巡视各县学政,为科考把关。张大人淡然回答,目光意味深长地扫过苏明远,尤其要严查舞弊抄袭之风,维护科考公正。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苏明远心头。怪不得这位张大人对他纠缠不休,原来是科考官员!而那个莫须有的抄袭指控,恐怕也是为了县试埋下伏笔。
事情的严重性远超想象。如果这位科考官真的认定他有抄袭行为,那么在即将到来的县试中,他的处境将极为不利,甚至可能面临被黜落的风险。
诗会接近尾声,众人虽仍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但苏明远已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自己。他借故告辞,早早离开了醉月楼。
先生为何这么快就回来了?刘亮见他下楼,惊讶地问道,诗会不是应该持续到深夜吗?
事有变故,回去再说。苏明远神色凝重,低声回应。
两人默默无言地走在回村的路上。夕阳西斜,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如同一对孤独的旅人,踽踽独行在时光的长河中。
有人陷害我。路上,苏明远终于打破沉默,将诗会上的遭遇一一道来。
刘亮听罢,脸色也变得凝重:这位张大人,莫非就是新任的学政张廷玉?据说他为人严苛,最重文章真伪,最恨抄袭之风。若他真存心针对先生,县试恐有变数。
苏明远沉默不语。他心中明白,这场诗词初试,本应是他融入文人圈子、为县试铺路的良机,却不想变成了一场暗藏杀机的博弈。那位张学政的敌意来得莫名其妙,却又真实存在,这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处境和策略。
抄袭?走着走着,他忽然苦笑出声,我一个现代人,怎么可能抄袭一本根本不存在的《江南文集》?这不是天大的讽刺吗?
先生何出此言?刘亮不解地问。
没什么。苏明远摇摇头,没有解释自己的失言,只是觉得命运弄人罢了。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两人踏着月色归村,一路无言。苏明远的心绪如同天上的星辰,明灭不定,闪烁不休。这场诗词初试,不仅考验了他的文学才华,更像是一场生存试炼,提醒他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每一步都需要谨慎行走。
回到家中,他独坐灯下,将诗会上的遭遇详细记录下来,试图从中找出些许端倪。那位张学政为何对他如此敌意?是单纯的刁难,还是另有所图?《江南文集》又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是巧合还是冥冥中的时空呼应?
种种疑问萦绕心头,却无从解答。他只知道,县试已近在眼前,而他的处境,却因这场诗词初试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他轻声吟诵着这句穿越的引子,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或许,我的诗词初试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静静地注视着这个穿越者的身影,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时空的玄机和命运的转折。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旅程中,每一次看似偶然的遭遇,或许都是某种必然的安排,引领他走向未知却又似曾相识的归途。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