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侍郎立刻站出来附和:“孙大人所言极是!公主乃万金之躯,天潢贵胄,岂能任由那蛮夷之邦搓磨摆布?臣附议!”
兵部尚书也出列,声如洪钟:“皇上,接回公主,不仅是全骨肉亲情,更是向四方昭示我大清国威!让他们知道,我大清的女儿,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棋子!”
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奋,附议之声此起彼伏,个个都表现得义愤填膺,仿佛慢一步就显不出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静地看着底下唾沫横飞的臣子,心中却并无多少波澜。他想起昨夜在春熙殿,孙妙青那句“我大清自己养得起”,简单直白,却比这些臣子们引经据典的奏对,更能说到他心坎里去。
他抬了抬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诸位爱卿的心意,朕明白。”皇帝的声音不辨喜怒,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只是,这‘接’字,说来容易。遣使纳贡,派兵护送,公主回京后的府邸、仪仗、供奉……哪一样不是银子?”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带上了几分实实在在的压力:“户部,你说说,国库里还有多少银子,能经得起这么折腾?”
户部尚书的额角当即就冒了汗,他颤颤巍巍地出列,躬着身子,话都说不利索:“回……回皇上的话,今年各地雪灾,赈灾的银子才拨下去……国库,国库实在是……”
方才还喊打喊杀的几位言官,顿时像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一个个哑了火。让他们喊喊口号可以,真要从自己管辖的部里掏钱,那比割肉还疼。
殿内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皇帝看着他们这副模样,心里冷笑一声,这才不紧不慢地抛出了自己的“锦囊妙计”。
“朕倒有个法子,既不用大动干戈,又能叫准格尔那边,心甘情愿,甚至求着咱们把公主送回来。”
众臣皆是一愣,齐齐抬头看向皇帝。
皇帝端起御案上的茶,轻轻撇了撇浮沫,才道:“朕听闻,当初随公主一同去准格尔的,还有一批我朝的商人。商人重利,消息最是灵通。”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就让他们,在准格尔放出风声去。只说,我大清听闻新可汗欲娶公主,龙心大悦,已经恩准了这门婚事。”
这话一出,底下几个老臣的脸色都变了,刚想开口劝谏。
皇帝却抬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说道:“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
“我大清的公主,身份尊贵,绝无与她人为妾的道理。新可汗若想迎娶公主,便要以正妻之礼相待,停妻再娶,以示诚意。”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
不过片刻,便有反应快的臣子悟出了其中关窍,眼睛瞬间亮了!
是啊!那新可汗能继位,背后必然有他生母及原配一族的支持。如今让他为了一个异族公主,废掉自己的原配夫人,这不等于是在打自己岳家和生母的脸吗?那位新晋的太后,和那位原配夫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未来的嫡子,岂会善罢甘休?
到那时,朝瑰公主在准格尔,就不是什么联姻的纽带,而是个烫手的山芋,是威胁她们母子地位的祸根!
不用大清出兵施压,准格尔内部自己就得先斗起来。他们为了平息内乱,唯一的法子,就是客客气气地把这位“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公主给送回来!
这法子,简直是釜底抽薪,妙到了毫巅!
“皇上圣明!”
“皇上此计,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解困局,扬国威,臣等拜服!”
赞誉之声如潮水般涌来,比方才的慷慨陈词,要真诚了不知多少倍。
皇帝坦然受了这番吹捧,心中却愈发觉得,春熙殿那个女人,当真是个宝。一个闺阁女子,眼光和手段,竟比他这些饱读诗书的肱股之臣,还要毒辣精准。
这后宫,藏龙卧虎啊。
消息传得飞快,不过半日,便如一阵风,吹遍了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更有人,从中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咸福宫里,曹贵人正拿着一把小小的银勺,一口一口喂温宜喝着蛋羹。殿内暖意融融,她心里却像是揣着一块冰。
音袖从外头快步进来,附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她的手猛地一抖,银勺磕在碗沿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当啷”声。
接朝瑰公主回京?
她脑子里“嗡”的一声,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前两日在御花园,甄嬛那张带笑的脸和冰冷的话语还历历在目。
“公主要按着那边的规矩,再嫁给继位的新可汗,那是她名义上的继子。”
那句话说得何等笃定,描绘出的场景何等屈辱,字字句句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她这两日翻来覆去都睡不安稳。可现在,怎么说接回来就接回来了?
她又想起慧嫔派青珊来时,那句“菩萨也有怒目金刚的时候”,和那笃定从容的眼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甄嬛传:妙青借东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甄嬛传:妙青借东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