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圆明园回宫。
京城的暑热比园子里更甚,热浪蒸腾,连宫道两旁的琉璃瓦都像是要被烤化。
甄嬛坐在轿中,一动不动。
她透过轿帘的缝隙,看着那飞速倒退的朱红宫墙,眼神里没有半分回宫的喜悦。
这四方天,她回来了。
上一次离开时,她还存着几分对风花雪月的念想。
这一次回来,心却被闲月阁的寒气浸透了。
眉姐姐那句“他真的是好薄情啊”,像一根细细的冰针,日夜在她心头扎着,将那点残存的温情,寸寸冻结。
另一头,孙妙青的仪舆也稳稳停在了景运门。
以她的位份本只能用肩舆,这仪舆还是太后特赏的。
她如今是宫里头一份儿的矜贵人儿,养胎几月,不但没清减,反而面色红润,唇不点而朱。
春喜和太后派来的孙姑姑一左一右将她搀下来,那架势,仿佛她脚下踩的不是青石板,而是刀山火海。
皇后宫中,各宫妃嫔早已候着。
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轻摇团扇,言语间却没什么热络气。
人人脸上都带着几分旅途的倦意,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应付这回宫后的第一场硬仗。
不多时,远处传来一阵环佩叮当,华妃的仪舆在众人注视下,不疾不徐地停在最前方。
颂芝恭敬上前,华妃这才扶着她的手,慢悠悠地走了下来。
她今日穿了一身石榴红的宫装,金线凤凰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刺得人眼睛生疼。
众人请了安,一时无话,殿内气氛有些凝滞。
还是齐妃没沉住气,皮笑肉不笑地开了口:“华妃妹妹气色真好,看来在园子里歇得不错。”
华妃抬手抚了抚鬓角的赤金凤钗,眼皮都未抬一下。
“昨儿皇上还说,本宫近来清减了些,特意赏了上好的血燕让小厨房炖上,还嘱咐本宫今儿多睡一个时辰,好生补补。”
她说着,目光终于落在了齐妃身上,那眼神,像是在打量一件过时的首饰。
“说起来,本宫倒是忘了问,三阿哥的功课最近可有进益?皇上昨儿还念叨,说三阿哥的字,还是没什么长进。姐姐有空在这儿关心本宫,不如多费心盯着些三阿哥的学业,也好叫皇上宽心。”
一句话,噎得齐妃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拿皇上压她,又戳她儿子这个软肋,偏偏还摆出一副“我这是为你好”的姿态。
孙妙青在一旁低头品茶,心中却已是警铃大作。
好个华妃,攻击精准,言语如刀,每一句都踩在对方的痛处,却又包装得体。这种话术,看似张扬,实则滴水不漏。
齐妃气得嘴唇都在抖,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只能求助似的看向凤座上的皇后。
皇后端起茶盏,轻轻拨了拨茶叶,仿佛压根没听见刚才那番唇枪舌剑,只温和地笑道:“妹妹们都坐吧,站着做什么。齐妃也是关心则乱,华妃妹妹别放在心上。”
她一开口,就将华妃的雷霆一击化解为姐妹间的小打小闹。
可华妃,偏就不是个喜欢顺着台阶下的人。
她轻哼一声,正要再开口,却见皇后将目光转向了孙妙青。
“妙贵人这些日子辛苦了,”皇后的声音温煦得像三月春风,“本宫瞧着你气色不错,可见皇上的龙裔,在你腹中安稳得很。”
孙妙青忙起身:“多谢娘娘关怀,都是托娘娘和皇上的福。”
“坐着,快坐着。”皇后虚扶一把,“你身子重,不必多礼。为了这登基后头一个皇嗣,本宫与皇上都是日夜记挂。本宫已经吩咐了内务府,挑最好的东海珍珠和和田玉,为你腹中的孩子做一套长命锁和玉佩,图个吉利。另外,你宫里的份例,再按嫔位的来,好好养着,这才是顶要紧的。”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
空气仿佛凝固了。
嫔位的份例!这可是越过了多少熬资历的老人,天大的恩赏!
华妃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端着茶盏的手顿在半空,指节微微泛白。
齐妃更是连装都懒得装,嫉妒直接摆在了脸上。
孙妙青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住了眼底的冷光。
皇后这一手,真是高明。
明着是恩宠,实则是将她高高举起,放在所有人的嫉妒之火上炙烤。
一个尚未出世的孩子,就得了这样大的体面,往后这春熙殿,怕是要被各路的眼睛盯成个筛子了。
捧杀,原来是这个滋味。
皇后看着众人各异的神色,脸上笑意更深,她拉过孙妙青的手,亲切地拍了拍。
“妹妹可要好生保重。”
孙妙青连忙福身:“多谢娘娘厚恩,妾身定当竭力保重,不负娘娘和皇上的期望。”
华妃在一旁听着,手中的珐琅茶盏被她捏得咯咯作响。
“皇后娘娘当真是慈母心肠。”华妃的声音里带着丝丝寒意,“只是妾身有些不明白,这按嫔位添份例的规矩,是什么时候立下的?妾身愚钝,竟不曾听说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甄嬛传:妙青借东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甄嬛传:妙青借东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