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王宫的晨雾尚未散尽,殿内的青铜鼎炉里,沉香燃出的烟气袅袅上升,却驱不散连日来笼罩在梁柱间的寒意。清算斗越椒叛乱余党的政令已推行半月,狱中涉案者日渐增多,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连往日里喧闹的市井都添了几分沉寂。
这日早朝,文武百官按班次立在殿中,神色皆带着几分凝重。熊旅身着玄色王袍,端坐于王座之上,尚未开口议事,阶下便传来一阵袍角摩擦地面的声响。以三朝元老潘崇为首,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齐齐出列,双膝跪倒在金砖之上,动作整齐划一,震得殿内空气都仿佛颤了颤。
“王上!”潘崇的声音带着苍老的恳切,花白的胡须随着说话的动作轻轻抖动,“斗越椒狼子野心,举兵叛乱,罪该万死,其核心党羽罪无可赦,老臣等无半句异议。然连日来清算牵连宗室近百,上至年过花甲的王族长辈,下至弱冠之年的宗室子弟,皆被投入狱中待审,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长此以往,恐动摇楚国国本啊!”
话音刚落,身后几位附和的大臣便纷纷开口:“潘老大人所言极是!部分宗室虽与斗氏有姻亲或往来,却非主动谋逆,多是被胁迫或一时糊涂。若一概重罚,不分青红皂白,恐寒了王族之心,日后谁还肯为楚国效力?”
殿中瞬间陷入死寂,其余大臣或低头盯着地面,或面露忧色,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王座上的熊旅身上。谁都知道,斗越椒叛乱时,不少宗室子弟因与斗氏世代交好,或贪图利益,确实与其有牵扯。但如此大规模牵连,难免让人心生兔死狐悲之感。
熊旅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青铜雕刻的饕餮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沉默良久,殿内的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连沉香的烟气都似凝在了半空。直到潘崇等人的额头微微见汗,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卿家,请起。”
潘崇等人依言起身,垂手立在阶下,等候王上示下。
熊旅的目光扫过殿中百官,最终落在潘崇脸上,沉声道:“潘老大人说‘株连过广’,本王倒想问问——斗越椒屯兵皋浒时,麾下私兵三万,其中多少是宗室子弟的家臣?他能轻易调动楚国西部三县的粮草,绕过军需监的核查,又是哪位‘非核心’党羽为其开的方便之门?”
一连串的质问掷地有声,潘崇等人顿时哑口无言。他们自然知晓这些内情,只是此刻被熊旅当面点破,一时竟不知如何辩解。
熊旅站起身,玄色王袍下摆扫过王座的边缘,发出轻微的声响。他走下王座,一步步走到殿中,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位大臣:“诸位皆是先君时期的老臣,亲历过公子商臣弑君之乱,当知弑君谋逆之祸有多惨烈!斗越椒不仅要谋反夺权,更想焚毁宗庙,让熊氏先祖筚路蓝缕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若今日不严惩,日后人人效仿,楚国将永无宁日!”
他抬手指向殿外,声音陡然提高:“昨日狱中传来消息,有涉案宗室竟在牢中放言,称‘我乃王族血脉,熊旅不敢杀我’!卿家们听听,这便是姑息养奸的结果!若国法只约束寻常百姓,却对权贵王族网开一面,那还叫国法吗?这样的国法,如何能让百姓信服?如何能让楚国长治久安?”
“法不容情!”熊旅的声音震得殿内梁柱仿佛都在回响,“在楚国的国法面前,王族与庶民同罪!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不分贵贱,不论亲疏,这才是治国之道!”
潘崇等人脸色苍白,身躯微微颤抖,却无人再敢反驳。他们知道,熊旅所言句句在理。斗越椒叛乱几乎动摇了楚国的根基,不严惩不足以震慑宵小,不足以告慰那些因叛乱而死的军民。
就在殿中气氛愈发凝重,连空气都似要凝结时,熊旅的语气却缓缓缓和下来。他看着百官紧绷的神色,缓缓道:“但诸位卿家的担忧,本王亦明白。清算叛乱余党,是为了稳固楚国,而非让王族离心、百姓恐慌。”
他转身面向百官,朗声道:“即日起,由三司会同宗正寺重新审理所有涉案人员,务必分明首从,区别对待——凡主动参与谋逆、领兵助战、为斗越椒提供粮草兵器者,属核心党羽,按律当斩,家产充公,家人流放三千里,永不得回京!”
“而那些只是受斗越椒胁迫、或偶有往来却未参与实质叛乱、未提供任何助益者,属非核心党羽,免去死罪,改为削去爵位,贬为庶民,罚没半数家产,限期迁居京郊垦荒,以观后效。”
“至于未满十五岁的宗室子弟、未涉政事的家眷妇人,一概不予牵连,由宗正寺妥善安置在宗室别苑,保障其衣食无忧,年幼者仍可入国子监读书,日后若有贤能,亦可重新启用。”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坚持了“法不容情”的原则,严惩核心叛乱分子,又对非核心人员网开一面,留有余地。殿中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下来,连沉香的烟气都似轻快了许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楚国一统华夏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