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合,靠山屯的灯火次第亮起。新的巡逻制度开始运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巡逻队的装备有了质的飞跃。秦建国深知武器的重要性,在安排巡逻任务时,就将屯里所有的枪支进行了统一分配和部署。
屯部旁边临时清理出来的小仓房,此刻成了武器保管室。两柄保养良好的56式半自动步枪闪着幽冷的蓝光,旁边是缴获来的几支老套筒、土铳,甚至还有一把膛线都快磨平了的驳壳枪。秦建国和张大山、虎子等人仔细检查着每一支枪。
“咱们屯子的家底,大半都在这儿了。”张大山抚摸着那支56半,语气带着郑重,“往年上面虽然配了枪,但子弹金贵,训练都不敢放开了打。今年托建国的福,从那些杂碎手里缴了不少,总算能有点底气。”
秦建国拿起一支56半,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枪膛和撞针,动作流畅而专业,看得旁边的虎子等人眼热。“家伙是好家伙,关键看怎么用。”他沉声道,“子弹虽然比往年宽裕,但也不能浪费。以后民兵队要定期组织实弹射击,枪法不是靠眼睛瞄出来的,是子弹喂出来的。”
他根据巡逻区域的重要性和队员的可靠程度,进行了武器配属:屯子东西两个主要出入口,由最可靠的民兵携带两支56半值守;巡逻队主干道的小组,配备一支土铳和必要的冷兵器;而在粮仓、牲口棚等重点区域附近,则设置了隐蔽的暗哨,也配发了装填好的土枪,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规定,所有持枪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枪械使用规定,非紧急情况不得鸣枪,夜间交接班必须清点子弹数量。
安排妥当后,秦建国才提着马灯开始夜间巡查。他首先来到屯东口,负责这里的是虎子和另一个年轻稳重的民兵柱子。虎子肩扛着那支56半,腰杆挺得笔直,在雪地里来回踱步,警惕地注视着黑黝黝的山路。柱子则手持红缨枪,腰间挂着柴刀,在一旁策应。
“建国哥!”见到秦建国,虎子压低声音报告,“一切正常!”
秦建国点点头,接过虎子递过来的56半,借着马灯的光看了看标尺和保险,确认处于随时可击发的状态,又递还回去:“保持警惕,重点是听动静,黑暗里耳朵比眼睛好使。换岗时记得验枪。”
“明白!”虎子用力点头。
随后他来到粮仓附近。这里明面上只有两个拿着棍棒的队员在走动,但在秦建国与张大山事先约定好的角落阴影里,传来了三声轻轻的敲击声——这是暗哨发出的安全信号。秦建国没有靠近,只是远远用马灯划了个圈,得到同样的回应后,便放心离开。
这种明暗结合、长短武器搭配的防御体系,让秦建国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了这些火器撑腰,巡逻队员们的底气也明显足了,不再是单纯依靠人多和勇气,而是有了一种更有力的依仗。
回到家中,沈念秋还在油灯下做着针线,是在缝制小孩子的衣物。见秦建国回来,她放下手中的活计,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都安排好了?听说……把枪都发出去了?”
“嗯,放心,有规矩管着,而且持枪的都是靠得住的人。”秦建国知道她的顾虑,温声安慰,“有了枪,大家心里有底,真遇到事也能抵挡一阵。这世道,手里有枪,心里不慌。”
沈念秋轻轻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她明白这是必要的,只是作为即将生产的母亲,对任何可能的风险都格外敏感。
接下来的几天,靠山屯在新制度的守护下平稳度过。秦建国白天依旧大部分时间陪着沈念秋。阳光煦暖时,扶她在院子里散步,坐在他特制的“孕妇专座”上晒太阳,聊着孩子名字和开春后小院的规划。他甚至抽空用结实的木头和剩下的窗玻璃,做了一个简易的“暖房”框架,打算天气再暖和一些,就在里面提前育点菜苗。
初六上午,秦建国召集了民兵队骨干和屯里几位有狩猎经验的老人,在屯部开会,议题明确——组织狩猎队。
“年过完了,该动起来了。”秦建国开门见山,“屯子里粮食还能撑一阵,但光吃存粮不行。开春前后,山里饿急了的野牲口也多,是危险,也是机会。我打算组织一支精干的狩猎队,进山一趟。”
张大山首先表态:“我同意!咱们有枪有弹,不像往年只能用陷阱套索,效率低还危险。现在有建国带队,正好可以主动出击。”
几位老猎户却有些顾虑。王老栓吧嗒着旱烟袋,沉吟道:“建国,有枪是好事。可这动静也大啊。万一招惹了不该招惹的大家伙,比如那群在老黑山一带活动的野猪,或者单独走蹿的熊瞎子,可是大麻烦。”
“王叔顾虑得是。”秦建国点点头,他早有准备,“所以我们这次的目标很明确:第一,不去深山老林,就在外围转转,主要打狍子、山鸡、野兔这类;第二,遇到野猪群,尽量避开,如果实在避不开,或者遇到落单的,咱们有两把56半,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第三,行动统一指挥,严禁个人擅自开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秦建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