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擦!
蛊藤应声断裂,断口处喷出的不是汁液,而是黑红色的锈水。林小羽这才注意到,藤蔓内部缠绕着无数弹壳,鳞片在视网膜投出警示红光:这些金属含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特殊镍成分,与龙须苗刀的陨铁材质产生强烈磁场反应。
它们在吸刀!龙阿公抄起竹哨,却见林小羽突然将刀插入潭水。鳞片在手臂聚成导流槽,将潭水导入刀身的螺旋纹路,形成微型水力发电机。苗刀瞬间爆发出蓝白色电弧,竟将周围二十米内的蛊藤全部震成齑粉。陈墨的电磁检测仪显示,那一刻的刀身电压达到1.2万伏——这是盘古基因强化的细胞线粒体,与苗刀材质产生的生物电磁脉冲。
真正的危机出现在暴雨突至时。摄制组撤往山腰的苗寨途中,上游的水库因暴雨管涌,形成千米宽的泥石流。林小羽背着三脚架奔跑时,鳞片在背部凝成甲壳状,将冲击力降低68%。当他看见三名苗族少年被倒坍的风雨桥压住,龙须苗刀已在手中旋出残影。
苗刀劈在桥柱上的瞬间,鳞片在掌心排出金刚石微粒,刀身硬度骤增至HRC65。螺旋纹刃口像热刀切入黄油般劈开百年青冈木,林小羽顺势用刀柄龙须缠住少年的腰带,借泥石流的冲击力将人甩向高处。他注意到刀身吸收了泥石流中的铁元素,龙须竟泛起暗红,如同饮血的活物。
最惊险的是营救困在树梢的女孩。林小羽踩着浮木冲向漩涡,鳞片在足底生成微型气囊,使他能在激流中保持每秒1.8米的推进力。苗刀施展浪里白条技法,刀刃点水产生的空泡效应竟在水面铺出临时踏脚石。当女孩抓住他的手臂时,鳞片自动分泌麻醉剂,将她擦伤处的痛感神经阻断。
水库堤坝决口的瞬间,林小羽将苗刀插入岸边巨石,龙须化作钢缆缠住所有人。鳞片在他后背展开成导流板,硬生生将十米高的浪头引向两侧。陈墨的摄影机记录下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少年如定海神针般峙立浪尖,苗刀划出的弧光与背后鳞片的荧光交织,竟在雨幕中映出蚩尤战旗的虚影。
事后清理现场时,龙阿公摸着苗刀缺口处凝结的金色物质:这是盘古血?当年老祖宗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敢情是真把龙血炼进了刀里。他指着刀刃上新生的纹路,那形状竟与卫星云图上的泥石流走向完全一致,你看这刀纹,比我师父传给我的时候多了三道,敢情兵器也会跟着人长?
深夜的苗寨火塘边,陈墨回放着红外镜头里的战斗画面:你的肌纤维在高速运动时会发出生物荧光,这在军事夜视仪下就是活靶子。林小羽往刀刃上涂抹苗族紫草膏,鳞片在指腹排出纳米级毛刷,将药膏均匀渗入螺旋纹,所以得练到让敌人看不清刀光。他甩动苗刀,火塘火星被刀气卷成环形,竟在半空写出苗族古文字。
龙阿公往火塘里添了块松脂,浓烟裹着刀油味升起:纪录片里要讲清楚,这刀不是杀人的利器,是我们苗家的迁徒刀。当年跋山涉水,用刀刃刻路标,用盾面舀泉水,刀把断了能当拐杖,刀鞘拆了能编背篓。他望着林小羽小臂上随呼吸明灭的鳞片,现在好了,老刀遇到新鞘,盘古的血能让苗刀响到北京城去。
凌晨三点的拍摄计划是雷阵试刀。林小羽站在雷公山顶的避雷塔下,苗刀指向聚积的雨云。当第一道闪电劈下,鳞片在头顶聚成法拉第笼结构,龙须突然绷直如钢缆,竟将电流导入刀身。高速摄像机捕捉到:苗刀在闪电中化作金色巨龙,刀刃每震动一次,就有七道刀气呈扇形扩散,最远击中三公里外的山岩。
引雷术龙阿公跪在泥地里,银饰与刀身共振发出蜂鸣,县志里写过,光绪年间有苗刀客在雷雨天劈开过英军的电报线,原来不是传说......他的声音被雷声吞没,却见林小羽在雷雨中辗转腾挪,苗刀画出的轨迹与苗族古歌《亚鲁王》中的迁徙路线完全重合。
摄制组收工时,天边泛起苗岭特有的靛青色。林小羽擦拭刀身时,发现龙须吸收了雷电能量,正发出细微的噼啪声。陈墨的设备显示,他的鳞片在雷暴环境中电量提升了217%,刀身磁场强度达到1.5特斯拉——这意味着龙须苗刀已成为生物电磁兵器的活标本。
下一站去哪?苗族少女用苗绣帕子包了熟鸡蛋塞进他背包,银铃在雨雾中轻响。林小羽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侗族风雨桥,鳞片在锁骨处排出水波纹路,听说鄂西有位土家族老人,能用陨铁环首刀在清江里斩碎漩涡。他握紧苗刀,刀柄龙须自动缠上手腕,兵器谱上缺的,不是刀的名字,是人怎么把刀握热。
直升机掠过雷公山时,陈墨突然指着显示屏:看!你和苗刀的生物电频率完全同步了,这共振波形像不像苗族飞歌的频谱?林小羽望向舷窗,雨幕中隐约可见龙阿公在山脚下挥刀相送,苗刀与他的鳞片同时泛起微光,如同星辰在人间的倒影。
RED摄影机的存储卡里,记录着这样一组画面:林小羽在雷雨中舞刀,每道刀光都精准切割雨帘,水珠悬停在空中形成苗族蜡染的纹样;当他收刀入鞘,龙须突然指向北方,那里的云层中,隐约可见长城烽火台的轮廓——那是下一段冷兵器传奇的召唤。
喜欢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