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猎者头目甩出带倒钩的钢索,却见林小羽旋身挥叉,三股龙须精准勾住钢索节点,借快艇前冲的力量将整个人拽上甲板。头目抽出锯齿刀砍向叉柄,鳞片在指尖硬化如金刚石,竟徒手捏住刀刃,同时虎尾环横扫对方膝窝,在剧痛中,偷猎者扣动了腰间的榴弹发射器。
千钧一发之际,林小羽将叉柄插入甲板缝隙,借力跃起,鳞片在足底形成喷气式结构,竟踩着水花跃至二十米高空。榴弹在江面爆炸,掀起的巨浪中,他如雄鹰般俯冲,龙须叉瞄准快艇发动机的进气口——这是瑶族猎人对付鳄鱼的技法,此刻被放大十倍力量,叉头竟穿透三厘米厚的钢板,直捣黄龙。
你......是人是水神?头目在昏迷前惊恐地望着少年背后随水流舞动的鳞片,那些青色纹路竟与红水河畔的岩画如出一辙。林小羽甩动虎尾环,震落叉尖的机油,鳞片在月光下排出瑶族水波纹:我是拿叉子的人,叉子是水的骨头。他望向被声呐震晕漂浮的鱼群,鳞片在掌心聚成吸盘,将最大的鲟鳇鱼轻轻托起,送回深水区。
欢呼声中,瑶族少女们用竹篮盛着艾草和菖蒲,为林小羽清洗身上的油污。他注意到她们脚踝的银铃形制,与龙须虎尾叉的虎尾环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而是瑶族将兵器美学融入生存智慧的千年传承。盘云生用叉头挑起篝火上的陶罐,往他碗里舀了勺酸鱼汤:当年我们盘王的战将,就是用这叉子在红水河挡过清军的火船。今天你让老叉子在年轻人眼里活了过来。
访谈在盘王庙顶层的观水台进行。盘云生往虎尾环里填入新采的松香,烟香混着江水的腥气飘向夜空:外人总说冷兵器该进博物馆,可你看这吊脚楼的根基,哪根木桩不是按叉法的浮力原理打的?他敲击叉头的龙须,清音与远处的瑶族铜鼓共振,你这娃娃的本事,让老祖宗的水脉又活泛起来了。
林小羽轻抚叉柄上的瑶族水文符号,触感如江流般澎湃:在黔东南时,吴爷爷说锁子棍是天空的锁链。现在我觉得,龙须虎尾叉是江河的脊椎,每个虎尾环都拴着一道浪。他望向银河倒映的江面,鳞片在锁骨处排出十二道水波纹,有人用声呐测江的深浅,我们用叉子量水的脾气。兵器会生锈,但人对山水的敬畏,永远清凌凌的。
离开桂北前,盘云生送给他新制的鳞纹虎尾叉:藤柄里嵌着他鳞片的碳纤维,龙须叉头铸成瑶族水龙形状,虎尾环内侧刻着他的鳞片拓纹。这叉遇浪会响得更沉,老人往他腰间系了条瑶族鱼纹带,想我们时,就去滩头甩两棍,江水会应的。
返程的越野车上,陈墨回放着江面战斗的热成像:看,你用叉柄挡子弹时,鳞片密度瞬间提升至1200kg/m3,比防弹钢板还强。林小羽卷起裤腿,小腿上的蓝色纹路如漩涡般旋转,那是与水流高频互动留下的生物电轨迹。他摸出盘云生给的虎尾环挂件,与龙须叉相击,竟激发出与红水河畔岩画同频的次声波。
下一站?陈墨的镜头对准少年眼中的星河。林小羽望着车窗外掠过的风雨桥,远处苗岭的云雾中,隐约可见壮族山寨的铜鼓尖顶。他用叉头挑起车窗上的雨珠,鳞片在指尖聚成棱镜状,将雨丝折射成流动的水幕:去滇南吧,听说那里有位壮族老人,能用孔雀胆翎枪在晨雾里舞出彩虹。
龙须虎尾叉在膝头轻轻震颤,虎尾环仿佛在预演下一段浪涛的轨迹。林小羽知道,在某个壮族山寨的水潭边,又有一件带着松脂香的兵器,正等着与他的血脉共振,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再舞出一片横贯江河的叉影。
喜欢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