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山雨来得猝不及防,如泼墨般浇湿吊脚楼的青瓦时,林小羽正蹲在火塘边观察那杆赶山鞭。鞭身由七十二节黄藤缠成,每节嵌着三枚青铜铃铛,鞭头是淬过火的铁蒺藜,倒钩里还沾着半片野兽的皮毛。老猎人田守业蹲在竹椅上,用兽角刀刮着靴底的红泥,刀疤从眼角斜贯至下颌,像条冬眠的赤链蛇。
赶山鞭不是耍花枪,老人往火塘里添了块松脂,青烟裹着松木香腾起,当年我们苗家猎人在辰州符地界走山,遇见熊瞎子要掰手腕,遇着山魈要比脚力,这鞭是保命的家伙。他突然抬手,鞭梢如灵蛇般卷住房梁上的熏肉,轻轻一扯,油晃晃的野猪腿便落入陶盆,铃铛却未发出半分声响。
林小羽注意到田守业握鞭的手法:食指扣住第三枚铜铃,拇指抵住藤节凹陷处,手腕翻转时,鞭身会形成特定的螺旋轨迹。他接过赶山鞭,鳞片在掌心聚成细小吸盘,稳稳咬住粗糙的藤纹。这兵器比想象中重,黄藤里裹着五尺长的精钢芯,挥动时能听见钢芯与藤节摩擦的沙沙声,混着铜铃的暗哑余韵,像极了深山里的夜枭低鸣。
摄影组在吊脚楼外架起防水摄像机,陈墨要求捕捉山林兵器的呼吸感。镜头掠过火塘上的铜鼎,田守业用鞭梢拨弄燃烧的火炭,火星溅在他布满老茧的手背上,竟被皮肤弹开——那是常年与荆棘野兽搏斗形成的角质层,比林小羽的鳞片更粗糙,却有着相似的防御机理。
辨山音老人领着林小羽走进雨幕,湘西特有的喀斯特肺叶地貌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参差的石峰间,苔藓覆盖的岩隙里藏着无数回声腔。田守业突然甩鞭,七十二枚铜铃同时震颤,不同音高的铃声撞在石峰上,竟形成层次分明的音浪,如涟漪般向四周扩散。
林小羽闭上眼,鳞片在眉心聚成三棱镜状,听觉瞬间被放大二十倍:他听见雨滴撞击不同植被的声响——阔叶竹是沉闷的,针叶松是清脆的;他分辨出三十种以上的鸟鸣,其中混杂着岩松鼠啃食坚果的细碎动静;最奇妙的是赶山鞭的余韵,铜铃的高频振动与钢芯的低频震颤形成谐波,在他听来宛如两套重叠的密码,正破解着山林的隐秘。
顺风耳田守业又甩一鞭,这次故意让鞭梢擦过岩石,刺啦声中,林小羽精准捕捉到鞭身藤节的摩擦频率——那是换招的信号。数据屏显示,他的听神经正在自动解析声波图谱,将环境音转化为三维空间模型,这与盘古基因强化的回声定位能力异曲同工。
正式训练在龙涎谷进行,那是条夹在两座危峰间的狭谷,谷壁布满蜂窝状溶洞,传说曾有孽龙在此吐涎成雾。田守业点燃三柱艾草,插在谷口的牛头图腾前:赶山鞭七十二式,招招要见血光。第一式山鬼探路,是用鞭梢扫探五步内的陷阱。他示范着侧步甩鞭,藤鞭如流水般贴着地面游走,铁蒺藜突然勾住块腐叶覆盖的石板,扯开来竟是个深丈许的捕兽坑。
林小羽依样而为,鳞片在小腿化作细刺状,增强皮肤对地面震动的感知。当鞭梢触到第三块松动的石板时,他本能地旋身,赶山鞭在空中划出半圆,铁蒺藜勾住头顶垂下的野藤,竟借力荡过坑洞——这招本是避险,却暗合鞭法中借势打力的精髓。田守业挑眉:你这身法...像猿猴多过像人。
真正的挑战是鞭锁狂龙。田守业在谷中竖起七根碗口粗的青冈木,模拟发狂的野象。林小羽需在木柱间穿梭,用鞭法缠住,使其无法冲撞。第一次尝试时,他挥动赶山鞭去缠第三根木柱,却因藤鞭回弹速度不足,被虚拟的扫中肩头。鳞片在撞击瞬间硬化如甲,竟将模拟攻击的橡胶藤条震得嗡嗡作响。
错了!田守业敲了敲青冈木,赶山鞭不是硬索,是活的!他解开腰间皮袋,倒出半把蜂蜡抹在藤鞭上,湘西赶尸匠润尸油,咱们猎人拿来润鞭。林小羽嗅到蜡油中混着熊脂与蜈蚣毒液的气息,涂抹后再挥鞭,藤条果然如灵蛇般滑腻,缠绕木柱时竟能自动收紧,钢芯在藤内发出蜂鸣般的共振。
当第七次尝试时,林小羽已能在七根木柱间织出鞭网。他踩着字步,鳞片在足底形成吸盘,每步都精准落在青石板的凹陷处,减少脚步声。赶山鞭在他手中忽而如长蛇昂首,铁蒺藜点刺;忽而如巨蟒盘身,藤条缠住猛拽。当最后一根木柱轰然倒地时,七十二枚铜铃竟同时发出长鸣,如群鸟惊起,在谷间激起连绵回声。
九龙缚龙田守业激动得拍打大腿,刀疤在火光中泛起油光,我师父说,当年苗族大巫用这招缚住过发狂的水牯牛,你竟能在三天内使出来...数据显示,林小羽的肌肉协调度已达到人类极限的217%,每0.1秒就能完成一次鞭法变向,这得益于盘古基因对运动神经的重塑。
实战危机出现在第五日凌晨。山谷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兽吼,林小羽冲出吊脚楼,看见一头被麻醉镖射中的云豹正在溪涧里挣扎。偷猎者的越野车停在谷口,改装过的捕兽网正向受惊的野兽收紧。田守业抄起赶山鞭时,一支麻醉枪擦着他耳际飞过,在竹墙上钻出焦黑的孔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