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画面的流转再次加速,
堤坝上,最后的加固工作在众人齐心下迅速完成。
当最后一块巨石被夯入堤基,标志着这场灾祸终于告下了一段落。
疲惫却洋溢着胜利喜悦的人群,在苏轼带领下,浩浩荡荡返回了徐州城。
画面再次流转间,已是次日清晨。
雨过天晴,阳光洒在湿漉漉的徐州城街道上。
积水虽未完全退去,但已不足以构成威胁,人们忙着清理淤泥,重整家园。
而此刻,苏轼府邸外的空地上,却是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为了酬谢武卫营十三壮士的舍生忘死,也为了庆祝这城里所有人的新生,
徐州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摆开了盛大的露天宴席。
桌椅板凳从各家各户凑来,绵延开去,几乎望不到头。
全城的人,只要能走动的,几乎都汇聚到了这里,脸上洋溢着喜悦。
知州庞松几人早没了先前的官架子,此刻正挽起袖子,亲自带着属下和衙役们布置场地,安排座次,忙得满头大汗。
王林、武进及其手下的士兵们,则成了厨房的主力,在临时搭建的露天灶台旁杀鸡宰羊,吆喝声、谈笑声不绝于耳。
而在临时搭建的后院厨房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徐州之主苏轼,此刻也手持铁锅,在灶台前挥汗如雨。
锅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诱人的菜香弥漫开来。
几名下属官员围着灶台打下手,洗菜、切配,忙得不亦乐乎。
周仪倚在门边,看着眼前这违和的一幕,忍不住打趣:
“想不到啊,堂堂的徐州知州,文坛巨擘,还有这般手艺?
子瞻,你们书里面不都讲究君子远庖厨吗?”
苏轼闻言,手中动作不停,哈哈一笑:
“先生有所不知!孟夫子虽说过这话,可他老人家自己却是个嘴极刁的老饕!
我们蜀中人,许多事都能将就,唯独这嘴上的事情,万万不能亏待!”
旁边一个正忙着刮鱼鳞的下属连忙抬头附和:
“周先生您是真不知道,下官跟着我们老爷这几年,算是看明白了,
老爷除了做官、做诗这两样本事,这第三样本事,必是钻研美食无疑!”
苏轼动作麻利地将一盘清炒时蔬出锅,吩咐下人端出去,随即用布巾擦了擦手,叹了口气:
“可惜啊先生,此番不是在眉州老家,物料短缺。
否则,定要让先生尝尝我家乡的甜烧白,那才叫一绝!”
“甜烧白?”
周仪想起当初在苏轼成亲时尝过的几道川菜,念头一闪,笑道:
“子瞻说的,可是缺了糖这味调料?”
苏轼点头,眉宇间又带上了几抹忧虑:
“先生所言不差,如今洪峰刚过,城中物资匮乏,朝廷调拨的物资尚在路上。
肉菜倒是不缺,徐州本就物产丰富。
可糖这类精贵物事,平日就稀缺,更遑论此时了。宴席无甜,总觉不够圆满,难以尽兴呐……”
“呵呵……”
周仪闻言,不自觉露出笑意。
“先生……为何发笑?”苏轼一愣。
周仪也不答话,只是抬手指向厨房角落:“你等看那边。”
众人循着他所指望去,
只见那原本堆满杂物的角落,不知何时,竟悄然出现了一堆金灿灿的东西,
那东西个个有棱有角,散发出奇异果香。
苏轼定睛一看,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
他整个人扑了过去,一把捧起了两颗:“先生!这……这是菠萝!您居然把菠萝又带到徐州来了!”
周仪微笑着点头:“子瞻可还记得这菠萝的滋味?”
“记得!怎能不记得!”
苏轼用力点头,他怎能不记得,这个味道自他三岁起就刻在了脑海里,记了足足有十多年。
他像是突然想到什么,急切地看向周仪:
“先生!如今我徐州城物资困顿,百姓惊魂初定,急需甘美之物抚慰心神。
先生这菠萝甘甜远胜饴糖,不知……不知先生可否多施舍一些,让城中百姓,也尝一尝这南洋异果的滋味?”
周仪温和笑道:“这个你放心,今日菠萝管够。
不过……你是不是忘了方才所言?你这宴席,不是还缺了一道至关重要的调料吗?”
苏轼闻言一怔,看了看周仪意味深长的笑容,又看着手中菠萝,似乎瞬间明白了过来,
他猛地转向旁边一个厨子:
“邱老三!你祖传那手用甜菜炼糖的土法子,如今还记得多少!?”
……
厨房之外,露天宴席场地已是人声鼎沸。
自发前来帮忙的百姓、衙门的小吏、卸下盔甲的武卫营士兵们混杂而坐。
一群人嗑着瓜子,喝着粗茶,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听说了吗?今日这宴席,好几道主菜是使君大人亲自掌勺!咱们这回可有口福了!”
一个粗布衣衫的百姓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炫耀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带货大唐:开局请李世民嗦泡面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带货大唐:开局请李世民嗦泡面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