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蒙蒙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我踮着脚扒开缝隙,招工简章上的铅字像淬了光,刺破了我守了三年的居委会补贴制干部的阴霾。不是说居委会工作不好,是居委会收入太低。三年了,每月工资仍然是30元,见不到涨工资的期盼。
当我与七七届回城知青们参加全市招工考试,取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这成绩攥在手里,烫得人心头发颤——那些在白炽灯下啃教材的深夜,那些因腿疾摔倒又爬起来的清晨,总算凝成了实实在在的希望。我下意识摸了摸右腿膝盖处微微凹陷的疤痕,暗自发誓:头脑已经争得过别人,这次身体绝不能拖后腿。
体检前的三天,家里的空气都绷得发紧。母亲从樟木箱底翻出那件的确良衬衫,领口磨出的毛边被她用细针细细挑平,袖口叠了三道压在枕头下整夜,第二天展开时连一丝褶皱都寻不见。
“穿得整齐,大夫也能多些好印象。”她说话时指尖还在轻轻摩挲布料,像是在抚摸我即将到来的前程。
每天清晨,我都会对着镜子练习走路,右腿发力时尽量把胯部挺直,刻意调整着步幅,让跛行的姿态看起来不那么明显;回答问题时提前在心里过三遍措辞,连呼吸的节奏都反复调整——我要让所有人看到,残疾只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不是我的全部。
体检那天,纺织医院的走廊里挤得水泄不通。消毒水的刺鼻气味里,混着年轻人的汗味、母亲们的叮嘱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每个科室门口的队伍都像条长蛇,人们攥着体检表的手都泛着白,眼神里满是既期待又惶恐的光——那队伍哪里是在等检查,分明是在等命运的宣判。
我在人群里小心地挪着步,右腿每走一步都要刻意稳住重心,脚踝隐隐发酸,却不敢放慢速度,生怕旁人注意到我跛行的步态。
血压、内科、五官科,一路走下来都算顺利。测血压的护士看着我的成绩单,笔尖顿了顿:“可惜了这么好的分数。”
内科大夫听诊时,目光掠过我走路时微晃的身体,语气里带着点惋惜:“平时多练练腿部力量,步态能再稳些。”这些细碎的善意像微光,让我心里的石头渐渐落了地。我甚至开始想象,拿着合格的体检表去供销社报到时,同事们会用怎样的眼光看我——不是看一个走路跛脚的人,而是看一个凭本事考进来的职工。
可这份乐观,在我走进外科诊室的瞬间就碎了。诊室里只有一位戴厚眼镜的医生,镜片反光遮住了他的眼神,手指在桌面上敲得哒哒响,像是在不耐烦地倒计时。
“把裤腿卷起来,走两步我看看。”他头也不抬地说,声音冷得像冰。我慢慢卷起右腿的裤管,膝盖以下的肌肉明显比左腿细一圈,皮肤贴着骨头,能清晰看到青色的血管。我深吸一口气,尽量挺直脊背,按照平时练习的样子走了两步,右腿落地时还是忍不住微微一晃。
医生没说话,起身走过来,不是轻轻触碰,而是用手指狠狠按在我右腿的肌肉上——那力道像是要把我的骨头戳穿,剧痛顺着神经窜上来,我忍不住浑身一颤,手紧紧抓住了桌沿。
“什么情况?”他终于开口,目光扫过我的腿,像在看一件不合格的商品。
“小儿麻痹后遗症,右腿肌力差些,但走路、干活都不影响。”我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手心却已经攥出了汗。
医生的笔在体检表上停住,眉头皱了起来:“肌肉萎缩这么明显,走路都晃,还说不影响?”他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墨水晕开一小团黑渍,“搬运货物、站柜台要长时间站立,你这腿,能扛得住?”
“我能!”我急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我生活完全自理,算账、记账都没问题,供销社的工作我都能胜任!”我想把自己能做的事全说出来,想让他知道,我不是个需要被照顾的人。
可他根本没听,低头在表格上飞快地写着,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刺耳得很。
最后,他拿起蓝色的印章,“啪”地一声盖在纸上——“不合格”三个字像一把锤子,狠狠砸在我心上。空气瞬间凝固了,我僵在原地,看着那张纸,眼睛里突然就模糊了。
就在这时,旁边视力检查的队伍里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年轻人眯着眼,凑在视力表前,连最大的“E”字都看不清楚,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方向。测视力的医生皱着眉,拿起笔就要记录,突然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走了过来——我认得他,刚才在走廊里见过,一直背着手闲逛,眼神总在人群里扫来扫去,听人说他是供销社的招工干部。
“张大夫,辛苦您了。”中山装笑着递过一根烟,打火机“咔嗒”一声打着,“这是咱刘科长的外甥,最近为了考试熬了好几宿,眼睛有点疲劳,您多担待。”
张大夫的脸色瞬间缓和下来,接过烟夹在耳朵上,拿起指挥棒随意指了指最上面两个“E”:“看得见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轮渡上的逆流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轮渡上的逆流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