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铺里挤满了来看病的人,炭盆里的火明明灭灭,可就是驱不散满屋的寒气。
靠墙长凳上坐着缩成一团的孩子,脸蛋冻得通红,鼻尖挂着清涕,时不时吸溜一下。
几个船夫裹着湿漉漉的棉袄,上面还结着薄冰,一个劲儿地咳嗽,胸口起伏时带着拉风箱似的杂音,听着就让人心揪。
汪曼春穿着厚厚的驼绒棉袄,领口围着条暗红围巾,依旧忙前忙后。
她让智能护士搬来一口大铁锅,在炉子上咕嘟咕嘟熬着姜汤。
姜的辛辣混着红糖的甜香在铺子里弥漫,钻进每个人的鼻腔,呛得人鼻尖发痒。
熬好后,她又指挥着智能仿真人把姜汤搬到室外安全区的早餐铺,摆上一排粗瓷碗。
那些碗沿还有些磕碰的缺口,可洗得干干净净。
她对着缩着脖子路过的人招呼:“都来喝碗姜汤暖暖身子!不要钱,管够!”
有那迟疑着拿起碗的,吹了吹热气喝一口,辣意从喉咙窜到胃里,顿时打了个哆嗦,眼睛一亮,赶紧又给同伴递过一碗。
您瞧见没?
店铺任务面板悬浮在角落,淡蓝色光屏上,“随机任务:冬日送温暖”的进度条,随着越来越多空碗堆起,一点点慢悠悠地涨着,跟冬日里慢慢爬高的太阳似的。
最后弹出“奖励贡献点50,信誉值+10”的提示时,汪曼春正拿着粗布手帕,帮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婆婆擦鼻涕。
老婆婆的鼻涕冻得有些发硬,她动作轻柔地蘸着,另一只手早已冻得通红,指关节肿得像小萝卜,风一吹就疼。
可她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轻声问:“婆婆,暖和点没?锅里还有,不够再添。”
老婆婆眯着眼睛点头,嘴里嘟囔着听不懂的方言,却紧紧攥住了她的手。
(稍作停顿,醒木再拍)
各位看官,冬去春来,这沱江的冰“咔嚓咔嚓”就裂开了,跟谁在江面上放了串鞭炮似的。
流水带着碎冰碴潺潺淌着,撞在船板上叮咚作响。
岸边的柳树抽出嫩黄的芽,风里都带着湿润的暖意,混着泥土的腥气和花草的清香。
就在这时候,傩送找到明楼他们了。
您看他那模样,脸上带着既坚定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红潮,挠着后脑勺,指节蹭过晒得黝黑的皮肤,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执拗:“我要去外面挣钱,挣好多好多钱,回来风风光光地娶翠翠,让她穿新衣裳,住不漏风的房子,再也不用守着渡船挨冻。”
他来辞行那天,手里紧紧攥着一支船桨。
那桨身被岁月和汗水打磨得光滑发亮,泛着琥珀似的温润光泽,桨叶上还留着几处细微的磕碰痕迹——那是当年为了躲礁石撞的,他总说那是“跟江水较劲的印子”。
他把船桨郑重地递到明楼面前,掌心的汗濡湿了桨柄,在上面留下淡淡的印子:“明掌柜,这桨陪我划过十年沱江,水里来浪里去的,有感情了。你替我收着,等我回来,一定亲手取走,到时候用它划着船去接翠翠。”
明楼接过船桨,入手温热,还带着傩送手心的温度。
他能感觉到桨柄上被摩挲出的、贴合手掌的细微凹槽,那是无数个日夜握出来的形状。
“放心去吧,”明楼的声音沉稳得像脚下的土地,“家里有我们,保准把翠翠照顾得好好的,等你回来喝喜酒。”
傩送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眼里的光比春水还亮,转身跑开时,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傩送走后,翠翠像是找到了新的寄托,成了诸天阁的常客。
她学着在食品铺帮忙,拿起秤杆时手还发颤,秤砣在细绳上晃来晃去,总也找不准平衡,秤星在她眼里跟乱爬的蚂蚁似的。
明宇在一旁耐着性子教她:“看这里,秤杆要平,秤星尖儿跟秤锤的线对齐,才准呢。”
他握着翠翠的手试了两次,姑娘的指尖冰凉,可那股认真劲儿真不含糊,指甲缝里还沾着点泥,那是早上帮着挑水时蹭的。
练了几天,动作就渐渐熟练了,报出的斤两分毫不差。
有人来买盐,她还能笑着问一句:“要粗盐还是细盐?细盐腌菜更入味些。”
在中医铺里,她跟着汪曼春认药材。
黄芪的纹路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当归的香气带着点土腥的甜,枸杞嚼在嘴里是淡淡的酸。
她把这些名字小声念着,记在心里,偶尔拿起一片药材放在鼻尖轻嗅,眉头微微蹙起又舒展,那认真的样子,活像株努力扎根的小苗。
汪曼春看她学得用心,就找了本绘着药材图谱的小册子给她。
她便揣在怀里,没事就掏出来看,页脚很快被翻得卷了边。
偶尔,她会跑到三楼阁楼,看小明、明萱他们围着虚拟书店的光屏看书。
光屏上的字清晰明亮,还会随着翻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跟真的书页在动似的。
有次她指着《牡丹亭》的插画,画上的小姐穿着水红裙衫,正凭栏望着远方,眼里含着脉脉情意,鬓边的珠花像真的会反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混沌轮回之爱永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混沌轮回之爱永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