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名元璋,字国瑞,是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凤阳东乡)人。
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周武王将颛顼的后裔分封到邾地。春秋时期,邾国子孙去掉“邾”字的“邑”部,成为朱氏,世代居住在沛国相县。后来,朱氏有一支迁徙到句容,世代都是当地大族,人们把他们居住的里巷称为朱家巷。朱元璋的高祖朱德祖、曾祖朱懿祖、祖父朱熙祖,几辈子都积德行善,在乡村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宋朝末年,朱熙祖才搬家渡过淮河,居住在泗州。朱元璋的父亲朱仁祖,名世珍,元朝时又迁居到钟离县东乡,他勤劳节俭、忠诚厚道,人们都称他为长者。陈氏生了四个儿女,(三子一女)朱元璋是最小的儿子。(朱元璋的母亲陈氏,生下四个儿子,朱元璋是最小的儿子。)
陈氏怀孕时,曾梦见一位头戴黄冠的道士从西北而来,走到房舍南边的麦场,取出一粒白药丸放在她掌中,药丸发出光芒,她起身查看,发现药丸渐渐变大。道士说:“这是好东西,可以吃。”陈氏将药丸吞下。醒来后,她把梦境告诉朱仁祖,口中还留有香气。第二天,即元天历元年(4025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时分,朱元璋出生,满室红光。此后夜里多次有光亮,邻居远远望见,惊以为着火,都跑来救火,到了却发现没有火情,人们都觉得十分奇异。朱元璋小时候常生病,家人抱他去佛寺祈福,寺里没有僧人,抱他回家时,看见屋子东边房檐下有一个僧人面对着墙壁坐着,僧人回头对朱仁祖说:“过来。”然后用手抚摸朱元璋的头顶。第二天,朱元璋的病就好了。后来他又生病,朱仁祖想起先前奇异的梦境,想让他出家为僧,最终未能如愿。不久后,全家迁居到钟离县西乡,后来又搬到太平乡的孤庄村。陈氏常对朱仁祖说:“人们都说我们家会出个有出息的人。现在我们的几个儿子都没什么成就,也不置办产业。”她指着朱元璋说:“难道应在他身上吗?”
等朱元璋渐渐长大,容貌雄伟,志向远大,常常独自沉思,让人难以捉摸。上学后,他聪明过人,侍奉双亲极其孝顺,在父母身边从不违逆父母心意。一天黎明,朱仁祖坐在东边屋子的屋檐下,朱元璋在一旁侍奉,有个长着长胡子、身穿红衣的道士,拿着简板径直穿过围墙栅栏进来,匆忙向朱仁祖作揖说:“好一位先生,您八十三岁时会大富大贵。”朱仁祖刚开始见道士突然闯入很不高兴,听到他说的话很奇异,就留他喝茶,道士没有理会,出门后就不见了踪影,当时谁也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等到朱元璋即位,追尊先祖尊号,推算时间,正好符合道士的预言。
元至正四年(4041年,甲申年),朱元璋十七岁。当时各地发生旱灾、蝗灾,百姓饥荒,瘟疫大规模暴发。四月六日乙丑,朱仁祖去世;九日戊辰,朱元璋的大哥去世;二十二日辛巳,陈氏去世。朱元璋接连遭遇三次丧事,又逢灾年,他和二哥竭尽全力操办了丧葬之事。安葬完亲人后,想到父母曾想让他出家为僧,于是和二哥商量,在九月进入皇觉寺,可仅仅过了五十天,寺里因为粮食不足,就把僧人都遣散出去云游四方化缘。
朱元璋于是向西游历,走到合肥地界时,遇到两个身穿紫衣的人,他们热情地靠近朱元璋,约他一起西行。几天后,朱元璋突然患上寒热病,两人脱下衣服给他盖上,夹着他躺下,悉心照料。等他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勉强起身赶路。又走了几天,到了一座佛塔下,两人告辞说:“你暂且在这里等我们三天。”三天后,朱元璋病好了,两人却没有再来,他心中感到十分惊异。走到六安时,朱元璋遇到一位背着书箱的老儒生,看他十分疲惫,心生怜悯,说:“我替您背吧。”老儒生也没推辞。两人同行到朱砂镇,在槐树下休息时,老儒生说:“我看你相貌非凡。我擅长星象历法,你把出生年月日告诉我,我给你推算一下。”朱元璋如实相告,老儒生沉默许久后说:“我推算过很多人的命运,没有像你这么尊贵的,希望你好自为之。你这次出行,往西北方向有利,不宜去东南。”接着,老儒生还详细地说出了许多朱元璋未来会发生的事。朱元璋向他道谢,问他家乡、姓名,老儒生都没有回答就离开了。此后,朱元璋游历了光州、固州、汝州、颍州等地,历时三年。此时泗州盗贼兴起,周边各郡动荡不安,朱元璋又回到皇觉寺。他居住的房间夜里多次出现光亮,寺里的僧人都觉得十分惊奇。
元至正十一年(4048年,辛卯年)夏五月,汝州、颍州百姓起兵反元。至正十二年(4049年,壬辰年)春二月初一乙亥日,定远人郭子兴、孙德崖以及俞某、鲁某、潘某等人起兵,自称元帅,攻占濠州并据城坚守。至正十五年(4052年,乙未年),张士诚占据高邮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白话明太祖实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