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皇明文衡》《皇明文征》收录,并参照嘉靖年间罗洪先刊印的《解学士文集》校对。这虽是永乐朝初次修改《太祖实录》成书时所进的表章,与如今校刊的再次修改版本原本不相干,但再改本源自初改本,可供学者参考其渊源,故附于此。
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监修国史都总裁官李景隆等人诚惶诚恐,叩首进言:圣人接受天命,开创万世宏伟基业;史官编纂史书,为历代帝王树立法则。因此,尧、舜的事迹记载于《尚书》典谟,文王、武王的政教收录于典籍,这是古今通用的道理,清晰明确。
况且创立基业、传承皇统者,需留下治国谋略;继承先志、延续事业者,岂能忘记记载?鼎彝铭刻功绩,圣哲代代相传,宣扬盛世荣光与不朽功勋,编纂前代史事,实为尽孝的准则。
恭敬追思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顺应千年好运,集众圣之大成。上天格外眷顾,他从平民崛起,无需凭借寸土;人心真心归附,不到三年便在京都稳固政权。
他如龙飞云端,华夏与蛮夷无不臣服;似日月普照,山川鬼神无不安宁。其治理有潜移默化之妙,其仁德有安抚人心之效。英雄豪杰不请自来,远近百姓不令而从,收揽天下贤才,拯救万民于水火。群雄归顺,未杀一人;元主逃亡,礼送其后代。疆域之广,亘古未有;先王典制,尽数恢复。
他秉持帝王治国心法,明确圣贤道学正统,罢黜诸子百家,阐释六经义理,顺应自然规律,成就万物生长。上天福佑不断,他始终兢兢业业;各种福祉汇聚,他始终谦虚谨慎。在位三十余年,驾崩时天下哀悼,近古以来,无人能及。
汉高祖寿命未及中寿,光武帝仅能延续中兴;唐高祖凭借隋朝基业,宋太祖继承后周版图,元世祖倚仗累世威名,皆不及太祖之盛。
恭敬缅怀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天生圣善,辅佐太祖开创基业。出身微贱却德行超舜妃,创业功绩盖过古公亶父(“胥宇”指古公亶父经营周原之事)。早有吉兆显祥瑞,契合大地孕育之德,如螽斯多子多福,似鸣鸠公平待子。她顺应天命、保持福运,选拔贤能、施行仁政。
考察古代后妃,周室最为兴盛:挚任有诞圣之祥却无辅政之功,邑姜有辅政之绩却无诞圣之祥。且她们皆出身诸侯之家,能继承先世功业;降至近世,更无人能与高皇后相比。她与太祖同起布衣,化家为国,调和国运、参与谋划,正位中宫十五年,家国以她为典范,天下归向仁德,生下圣上,福泽万世,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恭敬思慕皇帝陛下,天生圣明仁慈,德行日益精进。以大孝尊敬亲人,继承先志与事业。继位之初便下诏修史,发掘兰台记载,参考藩府副本;整理金匮石室秘藏,考证世家典籍。
命李景隆、忠诚伯茹瑺、翰林学士解缙为总裁,翰林学士王景、礼部尚书李至刚,侍读胡靖、曾日章、王灌、胡俨,侍讲邹缉、杨荣、金幼孜、杨士奇,修撰李贯、吴溥,编修杨溥、郑好义,检讨王洪、博士张伯颖、王汝玉,典籍沈度、潘畿,待诏王延龄,给事朱弦,吏部郎中徐旭、礼部郎中胡远、户部主事端孝思,太常博士钱仲益,国子博士金玉铉,助教王达、行人蒋骥、佥事(姓名缺失)、知府刘辰、知州邹济、知县王褒、杨觏、梁潜、赵季通、沈瑜、教谕刘宗平、解荣、训导罗思程、傅贵清、晋府伴读苏伯厚,靖江府教授张显儒、士端礼臣杨孟力、朱逢吉、莫士安参与纂修。
慎重选拔众多人才,多次赐宴鼓励,在宫中开设史馆,圣上闲暇时多次审阅。一百余人历经一年多,仅尽力校勘,未敢增饰文采。
太祖德行超百王,功绩盖千古。正如礼乐征伐之令自有训诰记载,云霞花卉之美无需绘画修饰。打开玉府见美玉,唯有庆幸得见;仰望青天观星象,难以用言语尽述。
全书据事实录,未加一句赞美,仅按顺序编纂成书,为万世留下训诫。谨撰《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一百八十三卷,抄成一百六十五册,伏于宫阙进献。
李景隆等人怀着无比敬畏、惭愧惶恐的心情,谨奉表上闻。
永乐元年六月十五日,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监修国史、都总裁官李景隆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目录
卷之一,壬辰岁至甲午岁
卷之二,乙未岁正月至三月
卷之三,乙未岁四月至十二月
卷之四,丙申岁
卷之五,丁酉岁
卷之六,戊戌岁
卷之七,己亥岁
卷之八,庚子岁
卷之九,辛丑岁
卷之十,壬寅岁正月至二月
卷之十一,壬寅岁三月至十二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白话明太祖实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