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终究是小道。
而“赋”和“序”则是正经的大型文体。
尤其这种应制颂圣的赋序,最考验文采、典故积累和宏大叙事的能力。
非学识渊博,功力深厚者不敢轻易尝试。
魏王殿下竟然为此准备了一篇赋序?
着实出乎众人意料,但不得不说,一下子将格调拔高了许多。
李世民脸上,也露出饶有兴致的神色。
李泰那点小九九,李二自然看得出来。
但作为帝王,他乐见儿子们展现才学,尤其这种需要深厚功底的宏文。
“青雀竟还准备了赋序?甚好!速速念来,朕与诸位爱卿一同听听!”
“是!父皇!”
见成功吸引了父皇的注意,李泰心里一定,暗自庆幸自己早有准备。
他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卷精致的纸稿展开,然后高声朗诵起来:
“《端阳赋序》”
“臣闻:天枢转晷,正阳居仲夏之中;地络循时,重午启炎序之盛。”
“惟我大唐,膺乾抚运,圣主垂裳。德被寰宇,恩覃草木。故得节符羲历,气应尧蓂。”
“……”
“伏愿皇图与南山并固,圣寿共北斗齐辉。谨拜手稽首而献赋曰!”
待李泰念完,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魏王一系官员立即奉承起来。
“好!魏王殿下大才!此赋序格局宏大,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用典精妙,实乃难得之佳作!”
“是啊!赋序方显真功力!非博览群书,深谙制艺者不能为也!”
“颂圣得体,气象万千,颇有汉赋遗风!殿下于文章一道,造诣非凡!”
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人轻抚长须。
平心而论。
魏王这篇赋序,就应试作文和应制文章的标准来看,属于上乘之作。
结构完整,辞藻华丽,典故运用娴熟,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没什么大毛病。
然!
辞藻虽然华丽,却难免显得有些板滞。
甚至……
听起来略显空洞,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
李世民自然也看出了这篇赋序的水准,但还是笑着点头嘉许道:
“青雀有心了,此赋序花团锦簇,颇见功力!”
李泰听出了父皇话里的意思,有些一丢丢失望。
他原本指望用这篇重磅鸿文彻底扭转局势,没想到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
就在这时,李恪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父皇,四弟这篇赋序,辞藻华美,颂圣赤诚,确是佳作。”
李恪先是客气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恰好,儿臣也准备了一篇文章,还请父皇、母后、诸位叔伯鉴赏!”
此言一出。
李泰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甚至有些狰狞。
文章?
老子耗尽心血准备了一篇骈四俪六的赋序,你他妈也准备了一篇?
这是诚心要跟老子打擂台是吧?气煞我也!
李泰强忍着怒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哦?三哥竟也准备了文章?”
“呵呵,真是巧啊!那小弟可要洗耳恭听,好好品鉴品鉴三哥的大作了!”
这一刻。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李恪身上。
如果说前两首词是令人惊喜的别开生面。
那么此刻,在魏王刚刚献上一篇高质量赋序之后,吴王竟然也要献文?
这已不再是助兴,这是要正面交锋啊!
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重臣露出期待之色,身体不由自主微微前倾。
李世民也收起了之前的闲适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极致的惊讶和探究。
一时间,整个观礼台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就连观礼台周围的公子、小姐也都屏气凝神,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李恪微微一笑,气沉丹田,高声吟诵起来:
“贞观四年五月望日,序属仲夏,节届天中。
长安帝阙,上苑仙都。星分井鬼之墟,地接崤函之险。襟八水而带三秦,控陇蜀而引河洛。
物华天宝,龙文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圣主启贞观之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皇州枕华夷之会,宾主尽四海之英。
房公玄龄之雅望,棨戟遥临;郑公魏徵之懿范,襜帷暂驻。端阳修禊,胜友如云;万国来朝,高朋满座。腾蛟起凤,虞世南之词宗;紫电青霜,李卫公之武库。恪本疏才,忝列宗藩;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五月,序属仲夏。潦水尽而曲江清,烟光凝而终南紫。俨銮舆于驰道,访胜迹于灞陵;临太液之仙舟,得昆明之旧制。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蒲汀艾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舳舻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朱旆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泾渭之滨;雁阵惊寒,声断陇山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鼍鼓喧而清风生,棹歌凝而白云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