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没有宏大的叙事。
没有刻板的颂圣。
而是从生活化,却又无比雅致的角度切入。
一位身着碧色薄绸的佳人,因天气微热而渗出轻汗,期待着明日端午,用芳香的兰草沐浴。
沐浴后的香脂残,流入晴日下的河川,使得整条河流都充满了芬芳。
这画面……太鲜活!太优美了!太细腻了!
仿佛一幅工笔细腻的仕女图,又带着一丝慵懒闲适的闺阁情趣。
瞬间将众人从那些千篇一律的“龙舟”、“颂圣”中拉了出来,让人感受到了端午节的另一面:
一种属于女性,属于生活的柔美与馨香。
不少贵妇和女眷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尤其观礼台周围的贵族千金,富家小姐。
她们听到如此贴近生活的词句,顿觉新颖别致,心生欢喜。
然而,还没等他们细细品味,李恪的声音继续响起,带来了下阕: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彩丝线,缠绕在白皙如红玉的手臂上。
小小的灵符,斜挂在乌黑如云的发髻边。
寥寥数笔。
将一个精心打扮、准备过节的美丽女子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娇俏动人。
最后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更是神来之笔。
既是节日的美好祝愿,又暗含了情侣之间生生世世相守的浪漫情愫。
整首词的意境瞬间升华,真挚而动人!
词毕。
全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沉浸在香草、流水、红玉臂、绿云鬟所构筑的优美意境之中,一时间竟忘了反应。
这是词?
轻灵婉约,香艳雅致,生活气息浓郁,又寓意美好的句子,真的是词?
这比起之前那些堆砌辞藻,空洞颂圣的应制诗,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它写的是佳节,却角度刁钻;它写的是习俗,却充满美感;它写的是人,却情真意切!
“好……好一个‘佳人相见一千年’!”
长孙皇后一声惊叹,她凤眸微亮,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之色:
“恪儿此词,别出心裁,将端午习俗写得如此旖旎生动,本宫甚是喜欢!”
她身为女子,自然更偏爱这种细腻柔美的风格。
有了皇后开头,那些原本还端着架子的文臣,忍不住纷纷夸赞起来。
“妙啊!”
虞世南抚掌叹道:“此词虽为小道,然情致婉约,意境优美,绝妙至极!”
魏征也捻着胡须,微微颔首:“避开了龙舟竞渡的俗套,另辟蹊径,写闺阁端午之景,却能小中见大,情趣盎然,属实难得。”
那些贵妇千金们更是窃窃私语,目光灼灼看着李恪,爱极了这首词。
杨妃听着众人夸赞,凤眸中满满都是骄傲。
李泰脸色有些难看。
他万万没想到,李恪不按常理出牌,用一首不入流的词,竟然扭转局面。
还博得了母后和诸多大臣的真心赞赏。
着实可恶!
“恪儿,你这词巧妙生动!有趣!不错!”
李世民也赞道。
李恪从容躬身:“谢父皇、母后夸赞。”
【叮!人前显圣成功!震撼李世民、长孙皇后及文武大臣!显圣值+500!】
听着系统提示音,李恪嘴角微微翘起。
不愧是苏东坡的词,即使放在词不入流的贞观年间,也能引起共鸣。
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继续继续!
李恪再次拱手:“儿臣这第二首,依旧是一首词!”
“又是词?”
“吴王殿下今日怎地与词杠上了?”
“词虽小道,但能作出方才那般水准,已属难得,难道吴王还有佳篇?”
“连续两首词?这……未免有些……”
众人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不解和好奇。
李恪无视众人的质疑,直接吟诵起来: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开篇三句,如三幅色彩浓烈,生机盎然的特写镜头,推到众人面前。
“妙妙妙!”
虞世南眼睛骤亮。
房玄龄也捻须轻叹。
五月如火般妖艳绽放的石榴花,带着雨滴、低垂沉重的绿杨柳丝。
用五色新丝线,缠绕着精致的角粽。
红、绿、彩!
色彩对比鲜明。
极富视觉冲击力。
短短十数字,便将端午时节最具代表性的景物、风俗勾勒得淋漓尽致。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郦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全词戛然而止,却留给众人无穷的回味。
依旧没写龙舟!
没有歌功颂德!
却通过榴花、绿杨、角粽、金盘、画扇、菖蒲酒、黄莺啼梦等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意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