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的大门,在更高精度的显微镜下,向凌皓展现了更为惊心动魄的细节。细胞内部的结构虽然依旧模糊,但已能分辨出更多的“器官”轮廓。那些闪烁的“灵气质点”的运动轨迹也似乎有迹可循,它们更倾向于聚集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很可能是线粒体或其类似结构周围。
凌皓将观察重点放在了自身与阿土(作为正常对照组)的细胞能量代谢对比上。
在阿土的血细胞样本中,灵气质点活跃,尤其是一些粒细胞内,能量活动尤为剧烈,仿佛一个个微型的能量熔炉。而当凌皓尝试将微弱的外界能量流(通过主动调谐引入)用意念引导至显微镜视野范围内的自身细胞时,他观察到了一个令人沮丧却又在预料之中的现象:
那些外来的能量流,如同无头苍蝇,在细胞间漫无目的地扩散,仅有极少一部分能被细胞“捕获”,大部分都迅速消散了。而被捕获的那一点点能量,也似乎无法被有效利用,细胞本身的活性并未见明显提升。
“能量接收器失灵?还是内部转化流水线故障?”凌皓盯着视野,眉头紧锁。
他调整思路,不再试图直接给细胞“灌注”能量,而是将极其微弱的能量流,高度聚焦,如同最精细的探针,去轻轻刺激一个单独的白细胞。
一次,两次,三次…
就在他精神力即将耗尽,准备放弃时,奇迹发生了!
那个被反复刺激的白细胞,仿佛从沉睡中被惊醒了一般,其内部的某个微小结构(很可能是线粒体)猛地亮了一下!虽然光芒极其微弱且短暂,但凌皓清晰地捕捉到了!紧接着,这个白细胞的形态发生了细微的改变,变得更加圆润,伪足活动似乎也活跃了一丝丝!
“有效!但需要阈值刺激!而且需要精准定位!”凌皓心脏狂跳,记录下这关键发现,“普通的能量散逸式灌注无效,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密度和精准度,才能激活细胞的能量代谢系统!”
这就像是用火柴去点湿柴,漫洒火星毫无用处,必须将火焰集中在一处,才能引燃!
这个发现,为他解释“能量散逸”和“转化失效”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不是细胞完全不能利用能量,而是引入的能量流太分散、强度太低,无法达到激活细胞能量代谢系统的阈值!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提升能量流强度!”凌皓目光锐利,“而且,需要提升的是有效能量流强度,即能够被细胞成功捕获并利用的那部分!”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主动调谐”和“前置滤波”的优化上。显微镜的观察告诉他,单纯增加引入总量可能意义不大,必须提升能量的“品质”和“聚焦度”!
接下来的日子,凌皓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
第一,滤波材料深度筛选与复合配方研究。 他不再满足于单一材料。基于不同材料表现出的不同滤波特性(有的偏向通过水属性,有的偏向木属性,有的能略微提升能量强度但引入噪声),他开始尝试复合配方! “清心兰提取液(主水木,纯净)+ 少量星纹矿粉(微弱增幅效果,但带金属性噪声)” “月光苔藓汁液(主水,清凉镇静)+ 赤阳草粉末(主火,微弱激发效果)” … 他设计了一套更精细的测试流程,定量评估不同配方的滤波效果(目标频率信号强度提升比、噪声抑制比、综合信噪比提升)。这个过程繁琐无比,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但数据在一点点积累。
第二,“主动调谐算法”升级。 他意识到,单纯的精神力“频率模拟”精度有限。他开始尝试在调谐过程中,引入更复杂的调制模式。 例如:在锁定基础频率后,尝试附加一个极低频的“扫描抖动”,以期能更精确地匹配到能量吸收效率最高的那个“共振峰”; 又如:尝试动态调整精神力聚焦的“形状”,从面接收改为更高效的“点状”或“线状”接收,提升能量流密度。 这对精神力的微操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凌皓屡屡失败,精神疲惫不堪,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意味着算法效率的一点提升。
第三,引入外部能量富集场。 他让阿土和李邈帮忙,在他修炼的位置周围,按照某种基于能量场理论的几何 pattern,摆放了一些能微弱散发或吸引灵气的低阶灵石和灵草,试图人为制造一个局部的、更高能量密度且属性更纯净的环境。 虽然效果微弱,但数据记录显示,在“能量富集区”内进行调谐锁定,初始信号强度确实有约5%-10%的提升。
第四,能量引导路径优化。 基于多次实验的“动态路由”数据,他逐渐绘制出了一幅属于他自己的、能量流动阻力相对较小的个性化初步路径图谱。他放弃了传统经脉的复杂路线,选择了几条更短、感觉更顺畅的路径,专门用于输送能量到特定区域进行“即引即用”的实验。
时间一天天过去,木屋里的草纸和数据木片越堆越高。凌皓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