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说道: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大意为:一场游戏的胜负难以预料,香火燃尽茶水也喝干了,人们还在犹豫不决。要想知道当前局势的兴衰预兆,必须询问那些冷静旁观的人。
话说封肃一听到公差前来传唤,连忙跑出来,陪着笑脸询问情况。
公差们只顾大声嚷嚷:“快请甄老爷出来!”
封肃赶忙赔笑道:“小人姓封,不姓甄。只有我那前女婿姓甄,但他已经离开家一两年了,不知公差大人找的是不是他?”
公差们回道:“我们不管什么‘真’、‘假’,只因奉了老爷的命令来询问。既然他是你女婿,那你就跟我们走一趟,亲自去向老爷禀报,也免得我们四处奔波。”
说完,不容封肃多说什么,众人推推搡搡地带着他走了。封肃家里的人个个惊慌失措,不知这是吉是凶。
那天,大约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封肃终于回来了,满脸喜悦。大家连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封肃说道:“原来我们本地新上任的太爷叫贾化,是胡州人。他以前和我女婿是朋友。刚才他路过我们家门口,看到娇杏那丫头在买线,误以为女婿搬到这里来了。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那位太爷听后竟然感伤地叹了口气。他还问起了外孙女,我告诉他说看灯时走丢了。太爷说:‘没关系,我会派公差,一定要把她找回来。’我们聊了一会儿,他走的时候还给了我二两银子。”
甄家的夫人听了这番话,心里免不了有些难过。这一夜,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
到了第二天,贾雨村早早地就派人送来了两封银子和四匹锦缎,作为对甄家夫人的答谢。同时,他还给封肃寄去了一封密信,托他向甄家夫人提议,希望纳娇杏为妾。
封肃高兴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讨好雨村,于是在女儿面前极力促成此事。趁着夜色,仅用一顶小轿,就把娇杏送到了雨村那里。
雨村自然是欣喜若狂,不必多说,他赏给封肃一百两银子,另外还给甄家夫人送去了许多礼物,嘱咐她好好抚养女儿,等待日后寻找亲生女儿的下落。封肃回家后,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事情了。
下面继续说娇杏这位丫鬟,她正是当年无意间回头望向雨村的那位女子。只因这一瞬间的回望,竟引出后续的一系列故事,这是她自己也未曾预料的奇妙缘分。
谁能想到她的命运如此顺遂,自从跟了雨村,不过一年的光景,便诞下了一个儿子;又过了半年,雨村的正妻突然因病去世,随后便将她扶为正室夫人了。正所谓: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原来,自那年士隐赠予银两之后,雨村便于十六日启程前往京城。
到了科举考试之时,他竟异常顺利,考中了进士,并被选入外班任职,如今已升任为本府的知府。尽管他才能出众,但难免有些贪婪苛刻的毛病;加之他倚仗自己的才学,对上司不够尊重,因此那些官员都对他心怀不满,侧目而视。
不到一年的时间,上司便抓住了一个机会,罗织罪名,上书弹劾他,指控他“天性狡诈,擅自篡改礼仪规范,表面上追求清廉正直的名声,暗地里却与凶恶之徒勾结,导致地方上事务繁多,百姓生活困苦”。
皇上闻言大怒,当即批示革去他的官职。朝廷的革职文书一到,本府的官员们无不感到高兴。贾雨村虽然心中充满了羞愧和怨恨,但表面上却丝毫不露怨色,依然谈笑风生,若无其事。
他交接完公务后,将历年做官积攒的财产以及家眷仆从送回了原籍,妥善安置。然后他自己则带着一身轻松,游历天下的名胜古迹,享受自然风光。
那天,雨村偶然间再次游历到了扬州地界,得知今年的盐政官职由林如海担任。
这位林如海,姓林名海,字如海,曾是前科的探花郎,现今已升迁为兰台寺大夫。他本是苏州人士,最近被朝廷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才一个多月。
原来,林如海的家族曾世袭列侯之位,传到如海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世了。
起初,列侯之位只封袭三代,但因当今皇上隆恩浩荡,远超前朝,特别加恩,使得如海的父亲也得以袭爵一代;到了如海这一代,他便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林家既是显赫的官宦之家,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只可惜林家旁支不兴旺,子孙稀少;虽有几户人家,但与如海都只是同族远亲,没有十分亲近的直系后代。
如今如海已四十岁,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不幸的是,那孩子在去年去世了。尽管他有几房姬妾,却命中无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只有正妻贾氏所生的一个女儿,乳名叫黛玉,刚满五岁。夫妻二人因无子嗣,对黛玉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加之黛玉聪明伶俐、清秀可人,他们便想让她读书识字,也算是对膝下无子的慰藉,聊以排解心中的孤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