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板,咱们祖祖辈辈都是打渔为生,这……这搞旅游,伺候人,能行吗?”一位脸上刻满风霜皱纹的老渔民吧嗒着旱烟袋,皱着眉头说道。
“就是啊,城里人细皮嫩肉的,坐船吐了咋办?被海浪吓着了咋办?咱可担待不起啊!”另一个中年渔民也附和道。
“还得花钱修码头,盖房子……这得投进去多少钱啊?能挣回来吗?”更多的人担心的是投入和回报。
面对这些质朴而现实的担忧,程立秋没有丝毫不耐烦。他深知,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光靠画大饼是不够的,需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可行性。
他让张远航将详细的规划图摊开在桌上,耐心地解释道:“各位叔伯兄弟,你们的担心我都明白。但大家想想,光靠打渔,咱们的日子是不是越来越难?鱼汛不稳,油价上涨,辛苦一年,挣的钱也就刚够糊口。搞这个渔家乐园,不是让大家放弃打渔,而是给大家开辟一条新的财路!”
他指着规划图:“码头整治好了,环境干净了,来的游客多了,咱们打上来的鱼,就不用等着鱼贩子来压价,可以直接在咱们自己的大排档卖掉,价格更高!家里的老婆孩子,可以来大排档帮忙,收拾房间,又多一份收入!咱们的渔船,除了打渔,还能载客出海观光,又是一笔进项!这难道不比单纯打渔强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至于投入,大家不用担心,所有前期建设的钱,我来出!大家需要做的,就是把咱们渔家人最真实、最拿手的东西展现出来!用最新鲜的海货,最地道的做法,最热情的态度,来招待客人!让客人来了第一次,还想来第二次!”
程立秋的真诚和清晰的利益分析,渐渐打动了在场的渔民。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盘算着其中的好处。是啊,如果真能像程老板说的那样,家里就能多几份收入,谁不愿意呢?
张远航也适时站出来,以他海军退伍兵和现任船长的身份,向大家保证会制定最严格的安全规程,确保游客和船员的安全,并且会组织大家进行必要的服务培训。
最终,在程立秋的魄力和实实在在的蓝图面前,望海屯的渔民们大多选择了相信和支持。毕竟,程立秋用短短几年时间创造的奇迹,他们是有目共睹的。
说干就干。“渔家乐园”项目迅速启动。程立秋再次展现出他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和执行力。资金迅速到位,由张远航全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望海屯码头很快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清理垃圾、平整土地、铺设石板路、修建统一的木质海鲜排档和带有浓郁渔家风的民宿小院……与此同时,对“滨海611”号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增加了更加舒适的观光座位和安全设施,并设计了多条安全的近海观光航线。王铁柱甚至从黑瞎子沟派来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帮助修建垂钓平台和整理沙滩。
程立秋同样经常往返于黑瞎子沟和望海屯之间,亲自督导两个项目的进展。他对渔家乐园的要求同样严格:海鲜必须绝对新鲜,烹饪要保留原汁原味;民宿要干净卫生,被褥要带着阳光的味道;所有参与服务的渔民,必须态度友善,穿着整洁。
在他的推动下,望海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杂乱肮脏的码头区变得整洁有序,崭新的木屋排档和民宿依海而建,散发着松木的清香。空气中依然有鱼腥味,却混合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
一些脑筋活络的渔民,已经开始学着如何与游客打交道,如何介绍自家的海鲜,如何保持环境的卫生。他们看着日渐一新的家园,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程立秋站在即将完工的观景平台上,望着眼前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身后焕然一新的渔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山海联动,双珠并耀。他的产业帝国,不再仅仅依赖于土地的产出和大海的馈赠,更开始向第三产业延伸,构筑起一个更加立体、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商业生态。渔村换新颜,打造出的不仅是一个休闲港口,更是望海屯渔民们通往富裕新生活的一条希望之舟。这艘舟,正和他黑瞎子沟的山庄巨轮一起,即将扬帆起航,驶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未来。
喜欢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