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香港,骄阳似火。林英站在和记黄埔顶层的露台上,手里攥着两份股权确认书——一份是“青英水泥持股25.1%(第一大股东)”,另一份是“港灯流通股持股20.3%(董事会第一席位)”,红色的公章像两枚沉甸甸的印章,压得公文包微微发沉。
“林生,长江水泥股东大会的纪要刚送过来。”陈默顶着烈日跑上来,递过一份文件,“我们提的‘产能整合提案’全票通过,青英水泥的张总正式进入长江水泥董事会,主管生产线改造。”
林英翻开纪要,“整合华南水泥产能,蛇口新厂承接长江水泥30%订单”的条款用红笔圈着,心里踏实了大半。他抬头看向中环方向——汇丰银行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5亿搭桥贷款昨天已全部到账,现在手里握着的,是真正能撬动香港实业的筹码。
“陈默,你去办件事。”林英转过身,语气格外郑重,“把这几个人的底细摸清楚:长江实业的财务总监马世民,和记黄埔的项目经理霍建宁,还有怡合旗下负责货运的郑裕彤——重点查他们的薪资、家庭情况,还有对现在公司的不满之处。”
陈默愣了一下,这三个名字他都听过——马世民是李首富手下最得力的干将,霍建宁精于资本运作,郑裕彤更是怡合货运的核心人物,林英这是想把李首富和凯瑟克的“左膀右臂”都挖过来?
“林生,这几个人都是大佬级别的,挖过来怕是要花不少钱。”
“钱不是问题。”林英指尖划过文件上的名字,眼里闪着光,“马世民想掌实权,霍建宁缺施展平台,郑裕彤不满怡合的种族歧视——只要戳中他们的软肋,比给多少薪水都管用。”
回到办公室,林英把青英水泥、港灯、香江影业的股权文件摊在桌上,用红笔圈出“控股比例”“核心业务”“管理层架构”,渐渐勾勒出一个集团公司的雏形——把现有产业整合进一个母公司,旗下分设实业、电力、影业三大板块,既能集中资金办大事,又能避免各公司各自为战。
“林生,青霞小姐和关小姐来了,在会客室等你。”秘书敲门进来。
林英收起文件,快步走向会客室。门推开时,关之琳正坐在沙发上剥橘子,林青霞拿着香江影业的装修验收单,两人脸上都带着浅淡的笑意,没有了往日讨论业务时的紧绷。
“怎么突然过来了?”林英坐下,关之琳递过来一瓣橘子,甜得恰到好处。
“来跟你说件事。”林青霞把验收单放在桌上,语气认真,“香江影业的装修全弄好了,王经理带着团队也到位了,我跟之琳姐商量好了,以后我们不插手公司具体经营——我专心拍电影,之琳姐在家照顾天佑,淑贞跟着王经理学发行,公司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林英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上次控股港灯时,林青霞熬夜改影业预算表,眼底的红血丝他看在眼里;关之琳一边管家里账本一边盯香江中心财务,好几次忘了接天佑放学——她们不是不懂经营,是不想让他既扛着商战的压力,又惦记家里的事。
“想通了?”林英握住关之琳的手,她的指尖带着橘子的清香。
“想通了。”关之琳笑着点头,“你把公司整合好,我们在家给你做后盾——以后你回来,能喝上热汤,天佑能扑到你怀里,比什么都强。”
林青霞靠在沙发上,补充道:“我帮你盯着电影内容就行,发行、财务这些琐事,交给王经理和专业团队,省得我瞎指挥。对了,淑贞今天去影业实习,王经理说她学得很快,比我当年强多了。”
林英心里一暖,指尖划过验收单上“香江影业开业日期:1979年7月1日”的字样,突然觉得,比控股多少公司都踏实。
下午,陈默带着三份调查报告回来,额角还带着汗:“林生,摸清楚了!马世民在长江实业年薪80万,但李首富只让他管财务,不让碰实权;霍建宁在和记黄埔受英资高管排挤,去年的项目奖金被扣了一半;郑裕彤更惨,怡合给他的职位是‘货运总监’,却不让他签任何合同,说是‘华人信不过’。”
“好。”林英拿起电话,先拨给马世民——号码是从长江水泥董事会名册上抄的,响了三声就被接起,声音带着几分警惕:“哪位?”
“马总监,我是林英。”林英语气平缓,“听说你想做产能整合的事?我这里有青英水泥和长江水泥的生产线改造权,想请你过来当总指挥,年薪150万,给1%的集团股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急促的声音:“林先生,你说的是真的?1%的股份?”
“真的。”林英笑了,“明天来和记黄埔谈,我让陈默给你准备合同。”
挂了马世民的电话,林英又拨给霍建宁。这次更直接,只说“给你资本运作全权,集团旗下所有公司的融资、上市都归你管,年薪120万,0.8%股份”,霍建宁没犹豫,当即答应第二天来面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