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的清晨,瑞祥号后院的腊梅开得正盛。三株老腊梅树虬枝盘曲,鹅黄色的花瓣缀满枝头,风一吹,细碎的花香就裹着晨雾飘进西厢房,落在江兰手边的《学堂章程》上。她正对着铜镜整理衣襟,身上穿的月白比甲绣着暗纹缠枝莲,针脚细密得能看清花瓣的脉络 —— 这是大嫂前几日连夜赶制的,说 “学堂开学是大事,得穿得体面些”。领口别着的银质梅花扣尤其精致,扣面上刻着个极小的 “兰” 字,是去年皇后特意让人打的,当时她刚帮护理坊研制出治冻疮的药膏,皇后用了半盒就说 “比太医院的方子管用”,特意让苏培盛送来,还笑着说 “这扣儿配你,正好”。
“姐,你看这腰带系得紧不紧?” 丫蛋捧着一条青布腰带跑进来,脸上沾了点面粉 —— 早上帮江王氏蒸枣泥糕时蹭的。她踮着脚帮江兰系腰带,嘴里还不停念叨:“昨儿李婶来送布,说后宫的刘贵人特意让她扯两匹软棉布,要给小阿哥做贴身衣裳,还拉着她问了半天护理坊的医工,说小阿哥最近总闹肚子,想请医工去宫里看看。你是没见李婶那神情,说‘刘贵人以前见了我都懒得搭话,现在拉着我絮絮叨叨半天,还说要谢江姑娘呢’!”
江兰指尖抚过银梅花扣上的 “兰” 字,冰凉的银质贴着皮肤,忽然想起去年第一次去长春宫请安的情景。也是这样的冬日,她穿着一身半旧的青布衫,站在长春宫正殿的角落里,刘贵人端着茶盏走过时,故意手一歪,滚烫的茶水泼在她的袖口,还冷笑着说 “包衣丫头也配跟咱们这些主子同殿喝茶?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李嫔坐在皇后身边,手里捻着佛珠,慢悠悠地补了句 “天天往御书房跑,怕是忘了自己是伺候人的命,真当能跟皇上论政了”。那时她没辩解,只是默默退到殿外,在寒风里把湿袖口拧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等新政做出实绩,总有一天能让这些质疑烟消云散。
“把这个带上。” 江兰从案上拿起一个描金漆盒,里面装着两盒冻疮药膏,“皇后冬天总犯冻疮,左手的指关节肿得握不住针线,这是护理坊新制的,加了当归和生姜,比去年的更润些,让她试试。”
马车驶进皇宫时,辰时刚过。宫道两旁的银杏叶早已落尽,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几个红灯笼,是为学堂开学特意挂的。路边值守的侍卫见了江兰的马车,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刻板地行礼,而是主动上前两步,隔着车帘轻声提醒:“江姑娘,前面太和殿附近的路面结了薄冰,马车慢些走,别颠簸着。” 江兰掀开车帘道谢,见侍卫的脸上带着真切的笑意,心里忽然一暖 —— 这些细微的转变,都是一点点攒起来的。
长春宫门口的两个小太监早已候在那里,见马车停下,连忙上前掀开车帘,手里还捧着暖手的铜炉:“江姑娘,皇后娘娘特意让奴才们备了暖炉,您先暖暖手,外面冷。” 走进正殿,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地上的地龙烧得正旺,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皇后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个未绣完的荷包,针线上挂着的丝线是明黄色的,荷包上绣的不是常见的龙凤,而是一株饱满的玉米和一本摊开的书,玉米的颗粒绣得栩栩如生,书页上还能看到 “读书” 两个小字。
“兰丫头来了?快坐。” 皇后放下针线,笑着招手,让宫女给江兰端来一杯热奶茶,“苏培盛早上把学堂的章程送来,哀家看了半天,连‘冬日给孩子烧地龙,每天添三次炭’都写进去了,想得比哀家还细致。上次你让学堂的孩子画‘我眼里的新政’,哀家还留着几幅,挂在偏殿呢,有个孩子画了个大玉米,旁边站着个穿比甲的姑娘,苏培盛说那画的是你,你瞧瞧,多可爱。”
江兰接过奶茶,温热的瓷杯暖了指尖,她把描金漆盒递过去:“回皇后娘娘,这是护理坊新制的冻疮药膏,您试试,要是管用,下次再给您送些。” 皇后打开盒子,拿起一小盒闻了闻,笑着说 “有生姜的暖味,好闻”,又指了指桌上的食盒:“这是御膳房刚做的枣泥糕,用的是密云新收的红枣,甜而不腻,你拿去给学堂的孩子们当点心,刚出锅的,还热着。对了,刘贵人刚才来给哀家请安,还问起医工的事,说小阿哥这几日总腹胀,想请医工去宫里看看,你看下午方便吗?”
“娘娘放心,” 江兰点头,“今日学堂开学,医工李大夫也在,他最擅长调理小儿肠胃,下午我让他带着山楂丸去宫里,山楂丸是护理坊自己做的,没加药材,只用了山楂和麦芽糖,孩子吃着放心。” 正说着,李嫔端着一个白瓷碗走进来,碗里是刚炖好的银耳羹,上面飘着几颗红枸杞。她走到江兰面前,不再像以前那样冷着脸,反而笑着把碗递过来:“江姑娘,快尝尝这个,我让小厨房炖了一个时辰,银耳都炖化了,加了冰糖,润嗓子。听说你今天要在学堂给孩子们讲农种课,说话多,润润嗓子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