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这话就错了,” 苏培盛笑着摇头,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汤在舌尖留下绵长的回甘,“新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皇上是掌舵的,定方向;姑娘您是划桨的,把方向落到实处;老奴和张廷玉大人、怡亲王他们,都是帮着稳住船的。就像今年查年党,要是没有姑娘您细致 —— 从揭帖的纸纤维摸到和记纸坊,从墨里的樟香查到徽州漕船,年旺那老狐狸哪能这么快露馅?要是没有老奴的眼线盯着吴三运的漕船,他早就把墨锭运去江南,跟年福汇合了;要是没有怡亲王在宗室里压着,那些观望的王爷们,指不定还会被年党挑唆,出来反对新政。”
他放下茶杯,语气忽然变得郑重,身子微微前倾,像是要把藏在心里三十年的话都掏出来:“姑娘,老奴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 皇上今年四十七了,身子不如从前。上个月降温,他连着咳了半个月,夜里批阅奏折,得让老奴把暖炉揣在怀里焐着;前几天看农贷奏报,眼睛花了,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字。新政是他的心血,可他知道,自己未必能等到十年后‘百姓安康、国库充盈’的那天。而姑娘您,是第一个能替他扛事、能把新政落到百姓饭桌上的人。帮您,就是帮皇上少些烦心事,就是让新政能走得稳些、快些,让皇上能早点看到百姓吃饱饭、读上书的样子。”
江兰看着苏培盛真诚的眼神,心里忽然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 从查年党时的 “临时搭伙”,到银行挤兑时的 “连夜驰援”,再到现在的 “掏心窝子”,她和苏培盛的关系,早就不是 “上下级” 或 “互相帮忙”,而是真正的 “新政同盟”。她起身躬身,腰弯得比平时更低,语气带着从未有过的郑重:“苏公公,多谢您。往后新政的事,还要多靠您指点。比如这次学堂开学,我担心宗室里还有人不服 —— 像辅国公永清,之前就说‘平民学堂丢宗室的脸’,会不会在典礼上找茬?还有广州通商,荷兰商人想跟宗室的‘恒昌商号’合作,可恒昌的掌柜是礼亲王的小舅子,摆惯了架子,我怕他故意刁难,耽误了通商的进度。”
“姑娘放心,” 苏培盛立刻接话,语气带着笃定,像是早就把这些事摸得门清,“宗室那边,老奴已经让小禄子去打听了。小禄子的表哥在宗人府当差,昨儿跟老奴说,庄亲王特意把永清叫去府里训了一顿,说‘江姑娘办学堂是利国利民的事,谁要是敢找茬,就是跟新政作对’;礼亲王也表了态,会去学堂开学礼,还让恒昌的掌柜提前来京,跟荷兰商人先对接,要是敢摆架子,就撤了他的掌柜之位。”
他还想起一件事,从袖中掏出张折叠的纸条,递到江兰手里:“这是老奴让眼线查的恒昌商号的底细 —— 他们主营丝绸,去年跟江南的商户合作,赚了三万两,可因为没跟外夷通商,今年的生意差了不少。姑娘您在通商茶会上,跟他们说说荷兰商人要订五千匹丝绸的事,再提提兰馨银行能给他们贷两万两周转,他们肯定愿意合作。”
江兰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是小禄子的,娟秀工整,写着恒昌商号的主营品类、盈利情况,甚至连掌柜的喜好(爱喝龙井、喜欢听戏)都记在上面。她忍不住笑了:“苏公公,您的眼线连这些都查到了,真是细致。”
“不细致不行啊,” 苏培盛也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带着几分难得的轻松,“跟年党斗了七年,老奴早就养成了习惯 —— 不管什么事,都得摸清底细,才能不被动。就像上次查和记纸坊,老奴让小栓子去打杂,不仅要查纸的去向,还得查年旺跟哪些人来往,家里有几口人,连他儿子在哪读书都得知道,这样才能拿捏住他的软肋。”
两人又聊了近一个时辰,从学堂开学的细节,到广州通商的茶会筹备,再到明年春玉米的推广计划,每一件事都聊得透透彻彻。聊到学堂的医工时,苏培盛特意提到:“太医院的李医正,之前在灾区跟姑娘您一起教过百姓防痢疾,他跟老奴说,愿意每周去学堂两天,不仅教卫生知识,还能给孩子们免费诊脉;要是农户有疑问,也能去学堂找他咨询,这样农种和防疫能一起推进。”
聊到农贷时,江兰补充道:“张老栓贷的五十两,我让大宝跟他说,要是玉米收成好,明年还能追加贷款,让他把隔壁的三亩荒地也租下来;甘肃的李三娘,储存番薯的法子已经教给了十个农户,她还想贷二十两,买些油纸来改进储存地窖,我打算下周让老周去核实情况,没问题就批。”
窗外的阳光渐渐升高,透过菱花窗洒在案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农贷发放名录》和学堂流程表上,像一道稳固的屏障,守护着案上的新政计划。苏培盛起身告辞时,还不忘叮嘱:“姑娘,学堂开学那天,老奴会提前去盯着,要是宗室里有人迟到或故意找茬,老奴会先拦住,别让姑娘您为难;通商茶会的请柬,老奴也让内务府的人印好了,用的是洒金纸,显得郑重,明天就让人送到瑞祥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