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六月初,京城的蝉鸣刚起,瑞祥号总号的后院就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 济宁漕工周老汉,带着水手张二、搬运工刘五,还有苏州粮商吴老板,几人脸上都带着愁容,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纸条,那是他们这半年来被漕帮盘剥的证据。
周老汉先把一张泛黄的工钱条递到江兰面前,上面用炭笔写着 “四月应得二两,实发一两二”,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押:“江姑娘,您看,这就是张三爷在时的工钱 —— 咱们漕工干最累的活,却拿一半的钱,我那小孙子病了,想抓副药都没钱。现在张三爷倒了,可其他分舵的头目,还是偷偷克扣,昨天张二去领工钱,又被苛扣了三钱,说‘要给新舵主买茶钱’!”
张二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淤青:“姑娘,我要是敢多问一句,就被他们打了!您看这伤,现在抬东西都费劲。咱们漕工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没个说理的地方啊!”
吴老板也递上一本账册,上面记着 “三月过临清闸,交过路费五百两;四月过济宁闸,交过路费三百两”,数字旁画着红圈:“江姑娘,这过路费根本没个准数,全看舵主心情 —— 载重量一样的船,今天交两百,明天就可能要三百,要是不交,就扣船,我的粮在船上捂发霉过两次,赔了上千两!”
江兰接过工钱条、账册,指尖划过那些刺眼的数字,心里更清楚 —— 之前擒了张三爷,只是清了漕帮的一个蛀虫,要彻底解决漕运乱象,必须建立长效规则,不然换个舵主,还是会重蹈覆辙。她让春桃给几人倒上茶,语气坚定:“各位放心,我这就和十三爷商议,定个新规矩,让漕工能拿到足额工钱,商户不用再交冤枉钱!”
当天下午,胤祥就应约来到瑞祥号,他刚从清江浦回来,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焦虑:“江兰,清江浦的漕帮查了一半,问题比想象的还多 —— 过路费按‘舵主心意收’,漕工工钱‘按月扣三成’,还有的舵主私吞朝廷拨的漕运修缮款,码头的石阶塌了都没人修,商船靠岸时翻了两艘,损失惨重。再不想办法,漕运迟早要乱!”
“十三爷,我正想跟您说这事。” 江兰递上之前整理的 “漕运乱象清单”,上面列着 “管理无规、收费无序、漕工无保障” 三大类,每类都附了漕工和商户的案例,“我琢磨了三个整顿的法子,您看看行不行。”
她指着清单,开始详细说明:“第一个,设立‘漕运监察司’,由朝廷直接管理,不能再让漕帮自己说了算。监察司的人,得三方构成 —— 朝廷派来的清正官员(比如之前查案的李正大人),选几个正派的漕工代表(像周老汉这样的),再找两个商户代表(比如吴老板),这样能互相监督,避免一家独大。监察司的职责就是查漕帮的账,处理漕工和商户的投诉,比如有人乱收过路费,或者克扣工钱,监察司当场就能查,查实了就严惩,不用再层层上报,耽误时间。”
胤祥拿起清单,指尖在 “三方构成” 上停顿:“这个法子好,能避免官官相护,可监察司的权力会不会太大?万一有人滥用职权怎么办?”
“十三爷放心,” 江兰早有考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监察司议事规则》,“我写了个规则 —— 监察司查案得三人以上在场,结果要公示在码头的石碑上,让百姓监督;每月还要把账册交给户部核查,要是有问题,户部直接报皇上,这样就能制衡了。之前周老汉他们说,投诉无门,有了监察司,他们就能直接找说法,不用再怕舵主报复。”
胤祥看着规则,频频点头,又问:“那第二个法子呢?”
“第二个,制定统一的过路费标准,明码标价,再也不能让舵主随口要价。” 江兰拿出小宝帮忙算的成本账,“小宝算了,漕运的主要成本是码头修缮、河道维护,按船只的载重量算,每石粮食收两分钱过路费,既够维护成本,又不会让商户觉得贵。比如一艘装三千石粮的船,过一个闸收六十两,不管哪个闸,都按这个标准,而且要把标准刻在每个码头的石碑上,再印成传单,发给过往的商户,谁要是多收,商户就可以去监察司告,查实了不仅要退钱,还要罚舵主的款。”
她举了个例子:“之前吴老板的船装两千石粮,被收五百两,按新规矩,只该收四十两,差了十二倍还多!统一标准后,商户心里有底,也愿意走漕运,漕帮的收入反而会稳,不会因为乱收费把商户逼去走陆路。”
胤祥想起之前瑞祥号走陆路多花两成成本,深以为然:“没错,商户稳定了,漕运才能长久。那第三个法子呢?”
“第三个,给漕工发固定俸禄,避免被头目盘剥。” 江兰拿出丫蛋收集的漕工分工表,“漕工分三类:舵手(负责掌舵)、水手(负责划船)、搬运工(负责装卸货物),按活儿的轻重定俸禄 —— 舵手每月五两,水手每月三两,搬运工每月二两,都是足额发放,直接由监察司监督漕帮发放,要是舵主敢扣,就从他的俸禄里扣了补发给漕工。另外,还要给漕工发福利,比如冬天发棉袄,夏天发凉茶,要是在船上受伤了,漕帮得给医药费,不能让他们像之前那样,受伤了就被赶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