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五月十七,京城的晨光刚漫过瑞祥号南城分号的门楣,伙计李满就发现,今天的客流比昨天多了些,却仍有不少百姓站在门口徘徊,手里攥着铜板,眼神里满是犹豫。昨天西城的谣言虽被澄清,可南城、北城的百姓大多只听了片言只语,“瑞祥号早晚要涨粮价” 的说法,还在胡同里悄悄传着。
“王婶,您来买米啊?今天新到的江南晚米,熬粥最香,还是一两五!” 李满笑着迎上去,手里的粮勺擦得锃亮。
王婶却没像往常那样爽快应下,反而往后缩了缩,小声问:“满子,婶不是不信你,可昨天在菜市场听人说,你们这米是走陆路运的,运费贵,现在不涨,是等着新粮卖完了再涨,真的假的?”
李满刚要解释,旁边几个挑着空筐的小贩也围了过来:“是啊李伙计,我们昨天去‘恒昌号’问,他们说你们瑞祥号亏着卖粮,撑不了多久,到时候粮价得翻番,我们要是现在进多了,到时候可就赔了!”
李满急得额头冒汗 —— 这些话,分明是八爷党残余在暗中煽风。他只能一遍遍重复 “粮价没涨,也不会涨”,可百姓们看着他,还是半信半疑。直到中午,南城分号的销量也只够平日的六成,李满再也坐不住,让另一个伙计守着店,自己骑着小毛驴,往瑞祥号总号赶,得把这情况赶紧告诉江兰。
此时的瑞祥号总号账房,小宝正趴在堆满账册的桌上,用红笔在一张巨大的 “粮食成本核算表” 上标注数字。江兰站在旁边,指尖划过 “河南陆路运费”“蒙古粮采购价”“江南粮损耗率” 等条目,眉头微蹙 —— 西城的谣言虽暂时压下,可八爷党在暗处继续传谣,靠伙计们口头解释,根本抵不住 “三人成虎”,必须用更硬核的办法,让百姓亲眼看到 “瑞祥号没涨价的理由”,才能彻底断了谣言的根。
“姑母,您看这表。” 小宝推了推眼镜,指着其中一列,“咱们这批次的粮,分三部分:蒙古小麦五千石,采购价每石一两二,陆路运费每石三钱,合计一两五;河南粟米八千石,采购价每石一两一,运费每石四钱,合计一两五;江南晚米七千石,采购价每石一两三,漕运转陆路的短途运费每石二钱,合计还是一两五。而京城其他商号的市价,小麦一两八,粟米一两七,晚米一两六,咱们每石至少比市价低三钱,根本没有涨价的空间!”
江兰接过核算表,目光落在 “每石低三钱” 的数字上,心里有了主意:“光咱们自己清楚不行,得让所有百姓都清楚。小宝,你把这三个月的粮食采购凭证、运费单据、完税记录,都整理出来,按‘批次’分类,每一批都标清楚‘进价 + 运费 + 其他成本 + 售价’,做成大字报,贴在京城所有瑞祥号分号门口;另外,再印一千份副本,让伙计们去市集、茶馆分发,谁想看原始单据,咱们就把账册摆在分号里,随时供人查阅。”
“姑母,要是有人还是不信,说咱们的单据是假的怎么办?” 大宝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拿着兰馨社线人送来的消息 —— 孙三昨晚还在北城胡同里,跟几个闲散人员说 “瑞祥号的账是做出来的”。
江兰沉吟片刻,抬头道:“那就请官方来见证。你现在去顺天府尹衙门,找刘大人,就说瑞祥号为破谣言,欲公开三个月粮价账目,请他明日上午去西城分号(西城百姓之前受谣言影响最大)现场见证,若刘大人愿意,再请他派两名衙役,在各分号维持秩序,确保账目公开顺利。”
大宝立刻应下,转身快步离去。顺天府尹刘大人是个清官,之前因 “新政民生” 与江兰打过交道 —— 去年北方旱灾,瑞祥号捐了五千石粮,还是刘大人牵头分发的,对江兰的为人很是认可。听说瑞祥号要公开账目破谣言,刘大人当即答应:“江姑娘为民生办实事,本府岂能旁观?明日上午,本府必到!”
五月十八清晨,西城分号的门口早早搭起了一个高台,台上摆着三张长桌,左边放着整理好的账册(采购凭证、运费单据、完税记录各摞了半人高),中间放着小宝连夜赶制的 “三个月粮价成本大字报”(每张都有门板大小,上面的数字用墨笔写得足有拳头大),右边放着算盘和纸笔,供百姓当场核算。
辰时刚过,刘大人就带着两名衙役,穿着绯色官袍,来到分号门口。百姓们听说 “顺天府尹来见证瑞祥号对账”,纷纷围了过来,很快就挤满了分号前的空地,连房顶上都站了几个看热闹的孩童。孙三雇的几个闲散人员,也混在人群里,想趁机再煽风,却被兰馨社的线人悄悄盯上。
江兰穿着一身素色棉袍,走到高台上,先向刘大人躬身行礼,再转身面对百姓,声音清亮:“各位乡亲,前几日有人散布谣言,说瑞祥号堵水路、要涨粮价,让大家心里不安,今日我请刘大人来见证,公开瑞祥号近三个月的粮食账目,让大家看看,咱们到底有没有涨粮价,有没有赚黑心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