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腊月下旬,京城的年味渐浓,集市上却没了往日的热闹。江兰带着丫蛋去买春联,刚走到街口的布铺前,就听见一阵争吵声 —— 卖布的刘掌柜正拿着一枚边缘毛糙的铜钱,对着买布的李婶皱眉:“李婶,这钱我真不能收!你看这成色,白花花的,铜都没掺够,一捏就变形,我收了它,回头去钱庄换银子,人家都不要!”
李婶急得脸通红,手里攥着一把这样的铜钱,眼泪都快掉下来:“刘掌柜,我也没办法啊!昨天去粮店买米,店家就找给我这些钱,今天我拿着去买布,你又不收,这钱难道要成废纸了?我一家五口还等着做新衣裳过年呢!”
江兰凑过去,从李婶手里接过一枚铜钱 —— 这铜钱比正常的 “雍正通宝” 轻了一半,边缘没有规整的齿纹,正面的 “雍正通宝” 四个字模糊不清,用指甲一刮,还能掉下一层白色粉末。“刘掌柜,最近这样的劣质钱多吗?”
刘掌柜叹了口气,从柜台下拿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大半盒劣质铜钱:“多着呢!从上个月开始,市面上就冒出来这些私铸的钱,有的掺了铅,有的掺了铁,甚至还有用泥土混合铜屑做的。之前一两银子能换一千文铜钱,现在得换一千五百文,还都是这样的劣钱,我这布铺要是收多了,迟早得倒闭!”
江兰心里一沉。她带着丫蛋继续往前走,发现集市上不少商号都挂出了 “拒收劣钱” 的牌子:粮店只收银子,绸缎庄要 “优质铜钱加一成”,连卖糖葫芦的小贩都摇头:“姑娘,不是我不收,我收了这钱,明天进糖葫芦的钱都凑不够。”
回到瑞祥号时,王瑞正和账房周明对着一堆铜钱发愁。见江兰来,王瑞拿起一枚劣质铜钱:“兰丫头,你可回来了!咱们苏州分店这个月收了两千多文劣钱,去钱庄兑换时,钱庄说这些钱顶多算五百文,损失了一千五百文;杭州分店更惨,收了一批掺铅的钱,差点把伙计的手都染黑了。再这样下去,咱们的商号也得受影响。”
周明也补充道:“更麻烦的是,百姓手里的劣钱花不出去,都不敢买东西了。昨天天津分店的张明说,店里的丝绸销量比上个月少了三成,百姓都说‘钱不值钱,不敢花’。”
江兰接过劣钱,放在手里掂量 —— 正常的 “雍正通宝” 每文重一钱二分,这劣钱顶多有六分重,成色更是差得离谱。她穿越前学过货币史,知道私铸铜钱、货币贬值会引发通货膨胀,严重时会导致市场崩溃,甚至影响朝廷财政。而雍正朝虽推行新政,但铸币权分散,地方铸币局监管不严,才给了私铸者可乘之机。
“必须从根上解决 —— 统一铸币标准,由朝廷严格把控。” 江兰坐在桌前,拿起纸笔,一边画一边说,“王大哥,周明,我想向皇上提两个建议:第一,铸造新币,统一成色和重量,比如每文钱用铜六铅四(六成铜、四成铅,既保证硬度又不易变形),重一钱二分,边缘刻上齿纹,防止私铸者剪边取铜,正面铸‘雍正通宝’,背面加铸‘宝泉’(户部铸币局)字样,标明官方身份;第二,朝廷收回地方铸币权,只留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新币,旧币和劣钱按比例回收重铸,比如十文劣钱换三文新币,五文旧币换四文新币,让百姓不吃亏。”
王瑞眼睛一亮:“这法子好!要是新币统一标准,私铸的钱一眼就能看出来,咱们商号也不用再担心收劣钱了。可朝廷会不会同意?铸新币要花不少银子吧?”
“花银子是暂时的,稳定货币秩序才是长久之计。” 江兰信心十足,“我明天就去宫里见皇上,把这些想法告诉他。另外,咱们瑞祥号可以先带头 —— 从明天起,所有分店只收新币(等朝廷铸币后),现在先只收优质旧币,劣钱一概不收,同时设个‘劣钱兑换点’,帮百姓登记劣钱数量,等朝廷回收政策下来,再帮他们兑换新币,这样百姓才会信任咱们。”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劣质铜钱和新币设计图,去了养心殿。胤禛正在看户部的奏折,见她来,连忙问:“江兰,你来得正好!户部刚奏报,京城货币贬值严重,不少商号都快经营不下去了,你可有办法?”
江兰递上劣质铜钱和设计图:“皇上,问题出在私铸劣钱和铸币标准不统一。臣建议铸造新币,统一成色为铜六铅四,每文重一钱二分,边缘刻齿纹,背面铸‘宝泉’字样,由户部和工部统一铸造;同时回收旧币和劣钱,按‘十劣钱换三文新币、五旧币换四新币’的比例兑换,让百姓不受损失。”
她顿了顿,又补充:“另外,臣愿让瑞祥号带头,等新币铸造后只收新币,现在先只收优质旧币,帮百姓登记劣钱,带动其他商号跟进,稳定市场信心。”
胤禛拿起设计图,仔细看着:“铜六铅四,边缘齿纹,标注官方字样 —— 这法子既防私铸,又能让百姓轻易辨别,好!朕这就让户部和工部商议铸币事宜,争取一个月内造出新币。至于回收劣钱,就按你说的比例,由内务府和户部联合设立兑换点,瑞祥号的兑换点,朝廷给你补贴银子,不能让你吃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