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春,京城的柳枝刚抽出嫩黄的芽尖,兰馨护理坊的院子里已飘着淡淡的草药香。二十余名护理学员围着石桌坐成半圆,林巧手持一本线装书,正逐字讲解烫伤护理的要领,站在她身旁的春桃则端着铜盆,里面盛着冷水与纱布,时不时示范 “冷水冲淋” 的动作 —— 自春桃跟着江兰打理护理坊以来,早已从最初的贴身助手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管事,坊内教学协调、药材清点等事务,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记住,被热水烫伤后,第一要紧的是用冷水冲淋半个时辰,水温以不冰手为宜,既能减轻疼痛,又能防止水泡生成。” 林巧翻到《护理手册》的 “烫伤篇”,指着上面的插图,“就像春桃姑娘演示的这样,冲淋后再涂薄荷膏,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切不可直接敷干草药,容易闷住伤口引发感染 —— 这些都是江姑娘反复强调的,咱们可不能马虎。”
江兰站在廊下的紫藤架旁,手里也捧着一本泛黄的《护理手册》。这本手册是她耗时半年,结合现代护理知识与清代民间实操经验编撰而成:开篇是 “卫生总则”,用 “浊气易招病,净手能避秽” 解释勤洗手、开窗通风的重要性;中间分 “痘疫护理”“伤口处理”“产后调理”“儿童常见病” 四卷,每一卷都配着春桃画的简易插图 —— 比如 “蜂蜜敷伤口”,图上画着学员用银勺取蜂蜜,小心翼翼涂在伤口上;“儿童退烧” 则画着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的步骤,连布巾的折叠方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江姑娘,白教士到坊外了,说要跟您辞行。” 春桃快步走过来,手里还攥着刚清点好的薄荷膏清单,“他说这次回欧洲,要待上两年,特意来跟您道别。”
江兰合上手册,顺着春桃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白教士穿着一身浆洗得笔挺的黑色教袍,手里提着一个深棕色皮箱,正站在坊门口的老槐树下张望。自去年合作改良牛痘后,白教士常来护理坊交流医学,有时会带来欧洲的解剖图册,江兰则会教他用中医脉诊判断病情,两人虽来自不同国度,却因对医学的热忱成了挚友。
“快请他进来。” 江兰迎上前时,白教士已快步走来,皮箱上的铜锁在阳光下泛着光。“江姑娘,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白教士的中文比去年流利了许多,只是说起离别,语气里满是不舍,“我这次回欧洲,除了要向教会汇报在清朝的见闻,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 想把您的《护理手册》带回去。”
他说着打开皮箱,从里面取出一本用蓝布包着的书,正是江兰半年前送他的《护理手册》,封皮上还贴着他用拉丁文写的 “东方护理宝典” 标签。“上次我亲眼见春桃姑娘用手册里的方法护理一个腿部溃烂的乞丐,只用了五天,伤口就结痂了。我们欧洲的医院里,很多病人都因伤口感染丧命,医生们除了放血,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我想把这本手册带回去,翻译成拉丁文,教给欧洲的医生,说不定能救很多人。”
江兰接过手册,指尖触到蓝布上的磨损痕迹,便知白教士这段时间常翻看。她原本编撰手册,只是为了让护理坊的学员有统一的操作标准,从未想过能跨越重洋传到欧洲。但转念一想,若是这本手册能缓解欧洲的医疗困境,不仅是医学层面的交流,更能让欧洲人看到清朝的医学实力,间接改善清朝在海外的形象。“白教士,这本手册能帮到欧洲百姓,我很乐意。里面有些中医术语,若是翻译时遇到困难,你可以写信给我,春桃会帮我把回信寄到葡萄牙的教会,再转交给你。”
“太感谢您了!” 白教士激动地握住江兰的手,皮箱里的手册被他重新裹进丝绸里,“我向您保证,一定会让更多欧洲人知道东方护理术的神奇。等我下次来清朝,一定带欧洲的医学书籍给您!”
三日后,天津港的海风带着咸湿气息,白教士乘坐的 “里斯本号” 商船缓缓驶离码头。他站在甲板上,怀里紧紧抱着装有《护理手册》的皮箱,望着渐渐缩小的海岸线,心里已开始规划推广手册的计划 —— 先在里斯本的圣玛利亚医院试点,再逐步推广到罗马、巴黎、伦敦。
商船在海上航行了四个月,途经印度洋时遇到暴雨,皮箱被雨水打湿了一角,白教士连夜用炭火烘干手册,生怕字迹模糊。抵达里斯本那天,他连行李都没来得及送回教会,就直奔圣玛利亚医院。当时医院的走廊里挤满了病人,有的因术后感染发着高烧,有的腿部溃烂得能看见骨头,护士们忙得焦头烂额,却只能用沾了酒精的布巾简单擦拭伤口。
“院长先生,我有办法治疗伤口感染!” 白教士找到医院院长费尔南德斯,急切地递上《护理手册》,“这是来自清朝的护理手册,里面的方法安全有效,我亲眼见证过!”
费尔南德斯接过手册,看着上面陌生的汉字,眉头拧成一团:“白教士,我们欧洲的医学体系已经很成熟了,放血疗法、铅膏敷贴都是经过验证的,不需要东方的‘偏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