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菡跟着学了两个动作,起初有些吃力,做了几遍后,竟觉得胸口不那么闷了,脸上也泛起一丝血色:“真的不觉得累,反而觉得身子轻了些。江姑娘,你这‘健体操’真好。”
张嬷嬷在一旁看着,笑着说:“小姐,江姑娘可是有真本事的,之前十三爷的胸痛,都是她用按摩的法子缓解的。以后有江姑娘帮着调理,你肯定能好起来。”
那天江兰在张府待了近两个时辰,详细跟张若菡的丫鬟交代了粥和糕点的做法,又教了她三个简单的健体动作,才起身告辞。张若菡握着她的手,轻声说:“江姑娘,谢谢你。你下次来,我教你读诗吧,你帮我调理身体,我也没什么能报答的,就教你些诗词,好不好?”
江兰心里一暖 —— 她包衣出身,虽后来跟着春桃学了些字,却没系统读过诗词,张若菡的提议正好能弥补她的文化短板,是双向受益的好事。“好啊,那我下次来,就跟你学诗。”
接下来的一个月,江兰每隔两天就去张府一次。张若菡果然按她的法子调理:早上的小米山药粥从不间断,茯苓糕也换成了蒸制的,减少油脂;晚上的盐袋热敷坚持每天做,健体操也从三个动作增加到五个,气色一天比一天好,不仅吃饭多了,夜里也能睡整觉,连咳嗽都少了。
每次江兰去,张若菡都会在绣楼的书案上摆好诗集,教她读唐诗宋词。“你看这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写的就是现在的秋雨,细腻又温柔。” 张若菡指着诗集上的字,一笔一划教江兰认,“你之前说兰馨的丝绸像‘淡青色的云’,用诗句说,就是‘青云衣兮白霓裳’,是不是更雅致?”
江兰学得认真,不仅认会了不少字,还能背几首简单的诗。有时她会把兰馨的新品带来,比如新做的苏绣香囊,让张若菡帮忙题字;张若菡则会把自己画的兰草图送给她,说 “你的兰馨以兰为名,我画的兰草,正好配你的东西”。
两人的友谊在朝夕相处中渐渐深厚,张若菡也开始跟江兰聊起家里的事,无意间透露出不少朝堂动向。“我爹最近总在书房熬夜,说吏部在核对官员的俸禄,要按新政的‘火耗归公’调整,有些老臣不同意,说俸禄太低,我爹正跟他们商量怎么平衡。”“昨天我家来了位李大人,跟我爹聊漕运改革,说江南的漕帮还是不配合,十三爷想请我爹帮忙协调文官,一起给漕帮施压。”
这些信息对江兰来说格外珍贵 —— 之前她从胤祥、苏培盛那里了解的多是宗室和宫廷的态度,而张若菡透露的文官集团动态,能让她更全面地把握新政推行的阻力和突破口。比如知道吏部在调整俸禄,她就可以在后续的 “开源节流” 建议中,加入 “以兰馨商业盈利补贴基层官员俸禄” 的想法,既符合新政,又能获得文官支持。
十月中旬,张若菡的身体已好了大半,不仅能在庭院里散步,还能弹半个时辰的琴。张廷玉听说后,特意在府里设了家宴,请江兰赴宴。席间,张廷玉看着女儿红润的脸色,对江兰拱手道:“江姑娘,多谢你帮小女调理身体,你这护理的法子,比太医院的还实用。以后若有需要老夫帮忙的,尽管开口。”
江兰连忙起身回礼:“中堂大人客气了,我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若菡小姐聪慧,不仅教我读诗,还跟我聊了不少朝堂的事,让我受益匪浅。”
张若菡笑着说:“爹,江姑娘不仅懂护理,还懂商业,她的兰馨在南北都有分店,还能帮着推行新政,比很多官员都务实呢。”
张廷玉闻言,对江兰更添几分欣赏:“哦?江姑娘还懂新政?老夫倒想听听你的看法。”
江兰便结合自己的商业实践,说了 “以贸易开源、以直采节流” 的想法,还提到 “可借助兰馨的物流,帮朝廷运输赈灾物资,减少中间损耗”。张廷玉听得认真,不时点头:“你的想法很务实,老夫会把这些建议跟皇上提,说不定还能让你参与到新政的民生事务中。”
家宴后,江兰告辞时,张若菡送她到门口,递来一个锦盒:“这里面是我抄的诗集,还有一幅兰草图,你带着,想读诗了就看看。以后你要是忙,不用总来,我身子好了,也能去瑞祥号看你。”
江兰接过锦盒,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结识张若菡,不仅收获了一份真挚的友谊,更打通了接触文官集团的通道 —— 从宗室(胤祥)、宫廷(苏培盛)到文官(张廷玉),她的人脉网络越来越完善,离 “涉足军政核心” 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回到瑞祥号,江兰把锦盒交给春桃收好,又拿出纸笔,把从张若菡那里了解的文官动态整理下来,准备下次进宫时,结合这些信息完善新政建议。江王氏见她回来,笑着问:“张小姐的身子好些了?看你笑得这么开心。”
“好多了,还能弹琴了。” 江兰笑着把张廷玉设家宴的事说了,“张中堂还说要把我的建议跟皇上提,以后咱们兰馨,说不定还能帮朝廷做事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