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年九月,京城的秋雨淅淅沥沥打在瑞祥号的青瓦上,江兰正和大嫂一起核对苏州分店发来的丝绸订单,窗棂外忽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 娴妃宫里的张嬷嬷撑着油纸伞,带着两个宫女,踩着青石板路走了进来,伞面上还沾着细碎的雨珠。
“江姑娘,可算找着你了。” 张嬷嬷收起伞,接过春桃递来的暖茶,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前些日子,张中堂(张廷玉)的夫人进宫给太后请安,说起他家小姐若菡体弱,常年气血不足,稍动就咳嗽,太医开的方子也不见好。娴妃娘娘想着你懂些护理的法子,便让老奴来问问,你可否去张府看看,帮着调理调理?”
江兰心里一动。张廷玉是胤禛倚重的重臣,分管吏部和翰林院,是文官集团的核心人物 —— 之前江兰虽通过胤祥、苏培盛接触到宗室和宫廷势力,却对文官集团的态度知之甚少,而新政的推行,离不开文官集团的配合。若能帮张若菡调理好身体,不仅能结下这份人脉,还能通过她间接了解文官集团对新政的看法,正是拓展人脉、深化新政参与度的好机会。
“嬷嬷客气了,能为张小姐尽份力,是我的荣幸。” 江兰放下手中的订单,当即起身,“我这就准备些常用的护理物件,咱们现在就去张府?”
张嬷嬷笑着点头:“不急,你先准备,老奴在这儿等你。对了,张夫人说,若菡小姐喜静,你去了不用太拘谨,就当是寻常朋友拜访。”
江兰回到后院,快速收拾了一个木盒:里面装着她根据护理知识配制的 “气血调理包”(茯苓、山药、红枣等干货,适合煮粥)、一块细棉布(用来做简易的热敷袋)、还有一张手绘的 “温和健体图”(是她根据现代瑜伽简化的动作,去掉了难度大的体式,只保留温和的拉伸,适合体弱女子)。江王氏见她要出门,连忙递来一件月白色的披风:“外面下雨,披上别着凉,要是晚了,就让春桃先回来报个信。”
半个时辰后,江兰跟着张嬷嬷,坐着马车往张府去。张廷玉的府邸在京城的东单胡同,青砖灰瓦,门口挂着 “文渊阁大学士府” 的木牌,透着低调的书卷气。管家见是宫里来的人,连忙引着往里走,穿过栽满梧桐的庭院,来到一处雅致的绣楼前 —— 楼外挂着 “清芷轩” 的匾额,窗纱是淡绿色的,隐约能看见里面摆着一架古琴。
“江姑娘,小姐就在里面,老奴先去回话。” 管家轻手轻脚地敲门,里面传来一个轻柔却带着几分虚弱的声音:“进来吧。”
江兰跟着走进绣楼,只见靠窗的软榻上坐着一位身着浅粉色襦裙的女子,约莫十六七岁,眉眼清秀,只是脸色苍白,嘴唇也没什么血色,手里正捧着一卷诗集,见人进来,便想起身行礼,却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声音细弱。
“小姐快坐,不用多礼。” 张嬷嬷连忙上前按住她,笑着介绍,“这位就是江兰姑娘,娴妃娘娘说她懂护理的法子,特意让她来给你看看。”
张若菡抬起眼帘,目光落在江兰身上,带着几分好奇:“多谢江姑娘特意跑来,只是我这身子弱了多年,太医都没什么法子,怕是要麻烦你了。”
“小姐客气了。” 江兰在软榻旁的椅子上坐下,先伸出手,轻轻搭在张若菡的手腕上(模仿中医诊脉的姿势,实则是通过脉搏频率判断心率,结合面色观察气血状况),又问了些日常作息:“小姐平时是不是容易疲倦?吃饭时会不会觉得没胃口?夜里睡得安稳吗?”
张若菡点点头:“是啊,每天都觉得累,不想动,吃饭也只吃得下小半碗,夜里总醒,醒了就再也睡不着。太医说我是气血不足,开了补药,可喝了总觉得腹胀,也没见好转。”
江兰心里有了数 —— 张若菡的症状是典型的气血亏虚伴脾胃虚弱,太医的补药多是滋腻之物,她脾胃运化不了,反而加重负担。现代护理中,这种情况需 “先调脾胃再补气血”,配合温和运动促进循环,正好能用上她准备的调理方案。
“小姐,我给你准备了些调理的法子,不用吃药,咱们从饮食和作息慢慢调。” 江兰打开木盒,拿出茯苓、山药,“你看,这是茯苓和山药,性平味甘,煮在粥里,既能健脾,又不会像补药那样腻。明天开始,早上喝一小碗小米山药粥,中午加一块茯苓糕,先把脾胃养好了,后续再补气血就容易了。”
她又拿出细棉布,教张若菡做热敷袋:“晚上睡前,用棉布包些炒热的粗盐,敷在小腹上,能暖脾胃,还能助眠。你试试,敷上半个时辰,夜里肯定能睡得安稳些。”
张若菡听得认真,手指轻轻拂过茯苓块,轻声说:“这些法子倒比太医的药温和,我明天就试试。只是我身子沉,连走路都觉得累,怕是没力气做别的。”
“这个简单,我教你一套‘健体操’,动作很轻,躺着坐着都能做,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累。” 江兰说着,走到软榻旁,示范起简化的瑜伽动作:“你看,先平躺在床上,双腿屈膝,双手放在腰侧,慢慢抬起臀部,停三秒再放下,这叫‘抬臀操’,能促进腰腹循环;还有这个,坐着的时候,双手交叉举过头顶,慢慢向两侧拉伸,能舒展肩背,让气血流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