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初夏,护理坊的议事厅里堆着半人高的地方奏请信,江兰刚校对完《传染病防治手册》的地方适配版,指尖就划过苏州知府递来的急件 —— 上面写着 “漕运工匠因潮湿多生疮,月耗工匠三十余,工期延误十日”;再翻一页,是西北凉州将军的奏报:“军营伤兵返乡后无后续护理,冻伤复发率升至三成,军民皆盼护理之法”;最底下一封,是山东兖州知府的手札,字里行间满是焦灼:“灾后流民聚集,风寒与疮病蔓延,虽有防治手册,却无专人指导,百姓苦不堪言”。
春桃抱着刚统计的 “地方护理需求表” 进来,棉裙上还沾着从驿站带回的尘土:“姑娘,这月收到二十七个州县的奏请,比上月多了一倍!江南求防疮护理,西北求冻伤后续照料,山东求灾后防疫,都盼着您能派讲师去设分坊。”
江兰走到窗前,看着院中学员们练习包扎的身影 —— 自第 91 章《传染病防治手册》编写完成,京城护理所已用手册将传染病发病率降了四成,可地方缺人缺经验,手册再好也难落地。她想起穿越前农村医疗匮乏的场景,清代地方比那时更甚,若不把护理坊扩展到地方,民生痛点难消,新政的 “安康” 目标也无从谈起。
“备车,去养心殿。” 江兰转身整理四品诰命补服,“得请皇上准我在地方设分坊,把护理知识和手册实效,真正送到百姓身边。”
养心殿内,胤禛正翻着江兰递来的需求表,指尖在 “苏州漕运”“凉州军营”“兖州灾后” 的字样上停留:“你想怎么扩?地方不比京城,官员配合度、物资供应、百姓信任,都是难题。”
“回皇上,” 江兰早有筹谋,“奴婢打算分三步走:先选江南苏州、西北凉州、山东兖州三州试点,这三地需求最急,也有前期调研基础;再从京城选优秀学员做讲师,搭配地方招募的学徒,确保人够;最后按地方需求适配物资 —— 江南多备防疮药膏,西北多带羊毛布,山东多运消毒药材,内务府若能拨银、调驿路,必能成。”
胤禛闻言,让苏培盛取来内务府的民生账本:“朕给你拨银两千两,作试点分坊启动费;驿路优先运你的护理物资,地方官员若有推诿,你可直接递折子给朕。”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江兰身上,“朕信你,这护理坊扩展,既是护民生,也是为新政立根基 —— 百姓安康,方能安于生产,新政才能行稳。”
江兰躬身谢恩时,殿外的阳光正落在御案的《传染病防治手册》上,封面 “护民安康” 四字,在光下泛着暖光。
从养心殿回来,江兰立刻召集团队启动筹备,用了二十天时间,把 “试点方案” 拆成可落地的细节,每一步都紧扣地方实际。
选人是首重。江兰从奖学金获奖学员里挑了三十人,按 “地域适配” 分组:苏州组选玲儿带队,她懂工匠外伤护理,还跟着调研团去过江南,知当地潮湿气候;凉州组让钱贵牵头,他是前医护兵,熟军队护理,能对接军营需求;兖州组派小莲负责,她参与过灾后防疫,对灾民护理有经验。“你们去了地方,不是当‘京城来的官’,是当‘教手艺的师傅’,” 江兰在送行时反复叮嘱,“多听百姓说,多跟地方官商量,别照搬京城的法子。”
物资筹备则要 “因地制宜”。江兰让春桃联合药农与织造局,定制地方专属物资:给苏州的防疮药膏,在原有艾草膏基础上加了薄荷,能祛湿热;给凉州的羊毛布,提前用羊油煮软,更耐风寒;给兖州的消毒药材,除了米酒,还加了晒干的艾草和蒲公英,方便灾民煮水消毒。“苏州潮湿,药膏要防霉变,得装在陶罐里;凉州路远,羊毛布要缝成包裹,防运输磨损;兖州灾后缺火,药材得提前切成片,方便煮用。” 春桃一边核对物资清单,一边在旁标注,生怕出岔子。
最费心思的是 “地方学徒招募标准”。江兰让分坊团队提前给地方官去信,要求招募 “能识字、有耐心、家在当地” 的百姓,优先选穷苦人、退伍兵家属 —— 苏州要招漕运工匠的家眷,她们知工匠疾苦;凉州要招军营附近的农户,能方便照料伤兵;兖州要招灾后流民里的妇人,她们更懂灾民需求。“学徒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二百文补贴,学好了留分坊当护理员,” 江兰在招募告示里写得明明白白,“让百姓知道,学护理不仅能救自己人,还能赚安稳钱。”
筹备收尾时,胤禛又派苏培盛送来意外支持:给每个分坊拨了一面 “护民护理坊” 的木牌,还调了十辆驿站马车,专门运物资和人员。“皇上说,这木牌挂在分坊门口,地方官见了会多照应,百姓见了也放心。” 苏培盛笑着递过木牌,上面刻着雍正亲题的 “护民” 二字,漆成朱红色,格外醒目。
出发那日,护理坊门口挤满了送行的人。江老实给每个团队成员塞了袋炒黄豆,江王氏则把熬好的姜茶装在陶罐里:“路上冷,多喝点姜茶,到了地方好好做事,别给兰丫头丢脸。” 玲儿、钱贵、小莲抱着木牌,齐声应道:“放心,俺们一定把分坊办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