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京城闷热如蒸笼,护理坊外伤实操室的空气却比室外更紧绷。江兰刚巡完东城护理所回来,就见讲师小莲正急得额头冒汗,几个新学员围着模拟 “骨折包扎” 的布偶手足无措 —— 布偶的 “手臂” 歪歪扭扭,夹板没对齐骨头,布条松得一扯就动,最边上的学员甚至把止血带绑在了手腕处,看得江兰心头一沉。
“这是第三次实操考核了,怎么还错?” 江兰蹲下身,解开松垮的布条,重新演示 “夹板对齐骨缝、止血带绑在肘下两指” 的要领,语气带着几分严肃,“你们在坊里练得再好,没见过真伤患、没亲手处理过急症,到了民间护理所还是会慌。上次南城护理所的小宫女,就是因为没实操过烫伤处理,把冷水冲一刻钟记成了五分钟,差点耽误了工匠的伤。”
学员们都低下头,最年轻的林丫头小声说:“江姑娘,俺们也想练真的,可护理所的伤患多是小伤,少见骨折、烫伤的急症,要是能有地方见更多病例就好了。”
这话像根针戳中了江兰的顾虑 —— 护理坊成立至今,学员培训多靠模拟教具和简单病例,缺乏 “急症处理”“中西医配合” 的实操机会;而她上月去民间医馆考察时,更见医馆的困境:仁心堂的王掌柜说 “每日接诊五十人,就两个伙计帮忙,包扎、喂药都顾不过来”;惠民堂的陈大夫叹 “百姓来看咳嗽,光开汤药不够,没人教他们蒸汽吸入,好得慢”;济世堂的李大夫更发愁 “小儿腹泻的病患多,家长不会补津液,总来复诊,累死也看不完”。
“姑娘,咱护理坊有学员缺实操,医馆有病人缺护理,不如…… 跟医馆合作?” 春桃递来冰镇绿豆汤,指着案上 “民间医馆名录”,“让学员去医馆实习,帮医馆干活;医馆的大夫来坊里授课,教学员辨病症,这不就双赢了?”
江兰眼前一亮 —— 这正是破解双向困境的关键!她穿越前在医学院时,就有 “医院实习 + 医生授课” 的模式,如今移植到清代,既能解决学员实操问题,又能帮医馆减轻负担,还能让中医辨证与现代护理结合,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次日一早,她就带着 “合作方案” 去了仁心堂 —— 这家医馆之前与护理所合作过,王掌柜为人开明,最适合当首个合作对象。
仁心堂的柜台前挤满了人,王掌柜正拿着药方忙得脚不沾地,见江兰来,连忙招呼伙计代班,把她请进后堂。“江诰命今日怎么有空来?” 王掌柜倒上凉茶,眼里带着几分好奇 —— 如今江兰是五品诰命,寻常医馆哪能劳动她亲自上门。
“王掌柜,今日来是想跟您谈合作。” 江兰递上方案,指尖划过 “学员实习”“医生授课” 的条款,“护理坊的学员缺实操,想派到您这儿实习,帮着包扎、喂药、教病人护理法子;作为回报,您和医馆的大夫,每月来护理坊讲两次课,教学员辨风寒咳、风热咳,认常见草药,您看行吗?”
王掌柜的手顿了顿,眉头渐渐皱起:“江诰命,不是俺不乐意,只是学员没经验,要是包扎错了、教错了法子,砸了仁心堂的招牌怎么办?再说,大夫们忙着看病,哪有时间去授课?”
“王掌柜放心,学员来之前,会先通过护理坊的‘急症处理考核’,合格了才派来;我还会派讲师跟着,万一有差错,讲师会及时纠正。” 江兰早有准备,拿出之前学员的 “实操考核记录”,“至于授课,每次就一个时辰,讲的都是您日常看病的经验,比如怎么辨小儿积食、怎么看老人喘症,既不耽误您太多时间,还能让更多人知道仁心堂的医术,帮您招揽生意,这不划算吗?”
王掌柜翻着考核记录,看到 “骨折包扎合格率九成五”“烫伤处理正确率九成” 的字样,又想起之前护理所帮仁心堂推荐病人的事,终是点头:“行!俺信江诰命一次,先试一个月,要是效果好,咱再长期合作。”
首战告捷后,江兰又接连跑了惠民堂和济世堂。惠民堂的陈大夫最看重 “中医护理结合”,听说能教学员 “辨证护理”,当即答应:“俺正愁没人传这些法子,学员学会了,能帮病人做后续护理,俺也能少些复诊的麻烦。” 济世堂的李大夫则被 “学员帮着处理小儿病例” 打动:“小儿病患哭闹难哄,有学员帮着喂药、哄孩子,俺能多看好几个病人,划算!”
短短五日,江兰就敲定了三家合作医馆,还制定了详细的 “双向合作机制”:
学员实习机制:每月选派 10 名合格学员,分驻三家医馆,每日辰时到申时在岗;实习内容分三类 —— 基础护理(包扎、喂药、指导蒸汽吸入 / 温水擦身)、病情记录(按 “症状 - 处理 - 反馈” 记手册)、医患沟通(教百姓护理法子);护理坊派 1 名讲师驻馆监督,每日收实习记录,每周回坊复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