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的余晖穿过窗明几净的玻璃,给这间刚刚焕发生机的办公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但王林的心,却被李主任秘书那个电话,浇上了一盆冰水。
“釜底抽薪不成,就想给我们上紧箍咒。”王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地板被他踩得微微作响。他那张刚刚因为胜利而泛起红光的脸,此刻又重新布满了凝重。
他头顶上,[斗志昂扬]的标签仍在,但旁边已经升起了一片代表[忧虑]的灰色雾气。
“职责划分,资金监管……这两个东西,可都是他们的老本行,是发改委和经信委的命根子。他们要是铁了心在这上面做文章,咱们别说大展拳脚,恐怕连迈开步子都难。”王林停下脚步,看着气定神闲的林望,急得搓了搓手,“他们这是要把咱们的权力,关进他们设计的笼子里!林望,明天这个协调会,怕是一场硬仗,我们得早做准备。”
王珂、李悦等人也围了过来,他们听到了王林的话,脸上的兴奋和憧憬被冲淡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紧张和担忧。他们能想象到,明天会议上,那些厅局的老油条们会用怎样繁琐的条条框框,来捆住这个新生部门的手脚。
林望却只是笑了笑,他从窗边走回来,拿起桌上一个还没来得及贴标签的文件夹,轻轻拍了拍。
“老王,别急。他们想给我们上紧箍咒,是意料之中的事。”林望示意大家坐下,“不过,他们把劲儿用错地方了。”
王林一愣:“用错地方了?”
“他们以为,我们这个办公室的核心是‘权力’和‘资金’,所以他们拼命想在这两样东西上做文章,想把我们困死。”林望拉开一张椅子坐下,眼神清澈,“但他们都搞错了一件事。我们这个办公室,乃至整个江东省的‘数字经济’战略,眼下最核心、最要命的,根本不是权和钱。”
林望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是人。”
“人?”王林咀嚼着这个字,眉头紧锁。
“对,人才。”林望打开了那个文件夹,里面是他让王珂等人连夜整理出来的,关于江东省人力资源现状的初步摸底报告。
“老王,你看看这个。”林望将一份资料递给王林,“我们江东省,每年有近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超过八千人。但你知道,最终选择留在省内发展的,有多少吗?”
王林没有看资料,只是凭着经验猜道:“能有三成?”
“一成。”林望竖起一根手指,语气平静,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寒意,“准确地说,是百分之十二。剩下的人,全都去了京城、沪市、深城,去了那些数字经济更发达的地方。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四年的果子,还没成熟,就被人连盆端走了。”
“再看这个。”林望又指向另一份数据,“我们省内,有超过五百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明确表达了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他们不缺钱,甚至愿意花大价钱。但是,他们找不到人。他们找不到既懂传统工业流程,又懂大数据、云计算的复合型厂长;找不到能为他们量身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首席技术官;甚至连一个熟练的数据分析师,都得靠猎头从外省高价挖,还未必挖得来。”
林-望的【情绪图谱】系统,此刻正无声地运转着。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调研期间看到的一幕幕。
那是一家省内知名的机械制造企业,董事长是一位年过六旬、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指着车间里闲置的一排崭新的德国进口设备,满脸苦涩。他头顶的标签,是刺眼的[焦虑]和[有心无力]。
“林处长,这套设备,能让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百分之三十。但是,没人会用!我们高薪聘请的工程师团队,看着全英文的操作手册和复杂的编程界面,就像看天书。德国专家来培训了一个月,走了,我们还是一头雾水。这堆铁疙瘩,现在就是我最大的心病。”
还有省内一所“985”高校的计算机学院院长,一位头发花白的学者。在座谈会上,他痛心疾首,头顶的[无奈]和[痛心]标签,几乎要凝成实质。
“我们不是教不好,是留不住啊!最好的苗子,大二、大三就被那些互联网大厂用实习合同给锁定了。毕业就走,头也不回。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留下来建设家乡?学生一句话就把我问住了:‘院长,我留下来,能去哪?我能做什么?’我……我答不上来啊!”
这些画面,这些声音,这些五颜六色的情绪标签,在林望的脑海中交织成一幅巨大而沉重的画卷。
画卷的名字,就叫[人才短缺]。
这才是悬在江东省“数字经济”战略头顶上,最锋利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王林看着手里的报告,越看心越沉。他一辈子都在跟文件和人打交道,却很少从这个角度,去审视整个江东的困境。他原以为最大的阻力是观念和利益,现在才发现,比这更可怕的,是基础的崩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