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一号会议室。
这个轻易不会启用的地方,今天却座无虚席。厚重的紫红色窗帘将窗外的天光隔绝,室内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由高级香烟、陈年木香和无声的紧张混合而成的独特气味。
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着江东省权力的金字塔尖。省委书记周良宇居于主位,省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每一张面孔,都代表着一方权柄。
他们的面前,都摆着同一份报告。那份用最普通A4纸打印,没有任何花哨装帧的报告。
此刻,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每个人克制的呼吸声。没有交头接耳,没有茶杯碰撞的轻响。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凝重。林望的【情绪图谱】系统里,这间会议室仿佛一片深海,海面上空,悬浮着大片大片的[凝重]、[警醒],以及在这些主色调下暗流涌动的[疑虑]、[权衡]与[抵触]。
林望和陈刚副省长并排坐在长桌的末席,这个位置本不属于他们,但今天,他们是风暴的中心。
“都看完了吧。”周良宇书记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都谈谈看法。”
短暂的沉默后,分管工业和交通的常务副省长魏宏林清了清嗓子。他是个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人,在省里德高望重,一向以稳健着称。
“书记,同志们,”魏宏林缓缓开口,语速不疾不徐,“这份报告,我看了三遍。可以说,写得很有锐气,很有激情,也确实点出了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报告里提到的杭城经验,也让人大开眼界。”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这是老成之人的惯用开场。会议室里几位年纪偏大的常委,都微微点头。
“但是,”魏宏林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我也有一些顾虑。报告的最后一章,用‘断崖式衰退’这样的词,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我们江东的工业基础,是几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底子还在,韧性也还在。搞经济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头脑发热,自乱阵脚。”
他看了一眼林望的方向,眼神里没有敌意,更像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审视。“报告里提出的‘数字赋能’战略,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建数据平台,要搞产业改造,要动人事制度。这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时间?会带来多大的社会震动?这些,报告里没有给出详细的答案。我个人认为,步子可以迈,但不能迈得太大,还是要以‘稳’字当头。”
魏宏林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魏省长说得对,稳定压倒一切。”
“杭城是杭城,我们是们。盲目照搬,容易水土不服。”
发改委的李主任适时地补充道:“书记,各位领导,我做过一个粗略的测算。如果按照报告里的设想,初步搭建一个覆盖全省重点工业企业的数据平台,前期的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至少需要五十个亿。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费用。我们省今年的财政,恐怕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试错’。”
李主任头顶的标签,已经从单纯的[警醒],演化出了[借势施压]的色彩。他巧妙地将问题引向了最现实的“钱”上。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风向,似乎又回到了林望提出构想之初的那个原点。质疑和求稳的声音,重新占据了上风。
陈刚副省长有些坐不住了,刚想开口,却被周良宇一个平静的眼神制止了。
周良宇的目光,越过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最终落在了林望身上。“林望同志,你是报告的主要执笔人。大家提出的顾虑,你怎么看?”
所有人的视线,瞬间聚焦在这个全场最年轻的身影上。
林望站起身,对着主席台和四周微微躬身,然后才不卑不亢地开口:“感谢魏省长和李主任提出的宝贵意见。各位领导的顾虑,恰恰证明了大家对江东未来的高度负责。”
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先戴上了一顶高帽。
“首先,我想回应魏省长关于‘危言耸听’的说法。”林望的目光直视着魏宏林,“报告的结论,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基于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当你的邻居已经换上了汽车,你还在坚持认为自己的马车跑得足够稳,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稳定。”
“我们江东的工业基础确实雄厚,但这就像一个体格健壮的巨人,如果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反应迟缓,肌肉再发达,也只能被更灵活的对手击倒。我们去看的C2M服装厂,三年前,它和我们省内任何一家纺织厂一样,面临着高库存、低利润的困境,濒临破产。它的底子,远不如我们雄厚。但今天,它的利润率是我们同类企业的五倍,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三倍。请问,这是因为它所在的城市叫杭城,还是因为它换了一个‘大脑’?”
他的反问,掷地有声,让刚刚附和的几位常委,都陷入了思索。
“至于李主任提到的资金问题,”林望转向发改委主任,“五十亿,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但我想请教李主任,我们去年,为了盘活那些陷入困境的传统企业,一共投入了多少扶持资金、进行了多少税收减免、给予了多少贷款贴息?这个数字,恐怕远不止五十亿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