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万贵妃向楚渊指出后宫管理的诸多乱象,并将女官建设的法子提了上去。
如今天下归一,前朝与后宫都息息相关。
最近,前朝也一直在进行官员选拔的制度改革,后宫自然也应该有所改变了。
楚渊看了一眼那个女官管理建设的册子后,觉得此法子可行。
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以万贵妃过往的表现,断然是做不出这一整套女官建设管理方法的。
“贵妃,这是你亲自整理出来的?”
万贵妃微微有点惊慌,不过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这么多年来,或许别的能力她没有,但沉着冷静这点还是有的。
“是啊,臣妾既是代掌凤印,那自然时刻谨记着替陛下分忧!”
“如今后宫的管理混乱不堪,各宫管事各自为政,底下人办事也不上心!”
“长此以往,后宫不宁,陛下难安啊!”
“臣妾这才苦思冥想,终于整理出了这一套比较完整的女官建议管理的法子。”
“陛下,不知您觉得这个法子如何啊?”
楚渊不得不赞许道:“嗯,不错,不错!”
“爱妃辛苦了!”
“朕明日也将这个册子拿到议政殿给那帮大臣看一眼!”
“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
楚渊看出了万贵妃心有疑虑,连忙又补充道:“放心吧!”
“这件事情,朕最后肯定是交由你来全权负责的!”
万贵妃笑着说道:“好,那臣妾就等陛下的好消息了!”
当楚渊将这套女官建设管理册子拿到议政殿与大臣们讨论时,楚熠辰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册子是妻子准备的。
想当初,楚熠辰还提了许多建议呢。
说白了,后宫的女官管理建设,在大架构上也是参照前朝的官员管理制度而来的。
此前,楚渊还想在前朝恢复使用九品中正选拔制度。
那时的裴轩、郑耀宗等老臣皆已经表示赞成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老臣赞成恢复使用九品中正选拔制度?
还不是因为这帮老臣们大多都是这么来的,靠家世、靠资源、靠选拔制度。
早在汉代时期,已经有人提出科举取士,不过在当时依然以察举制为主要选官标准。
直到南北朝时期,选官标准主要以九品中正制为主。
其核心为地方中正官依据家世、才德将人才评定为上中下九等,作为朝廷任官依据。
初期以德才评议为主,设州郡大小中正官负责定品。
只是,后期演变为门阀士族垄断选举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乱象,大珵朝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而开创了科举取士。
叶天时期还开创了进士科,只可惜,整个大珵王朝,也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科举制度。
什么时候开科,全凭帝王乾纲独断,而且开科次数寥寥无几。
有些人参加科举中进士后,也没有得到重用,科举仿佛形同虚设。
可以说,大珵的官员选拔主要还是察举制为主。
后来,天下大乱,就更不可能开科取士了。
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正靠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寥寥无几。
就连秦王府的心腹谋臣冯玄颐中进士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冯玄颐家族也算是清河官宦之家了,可却迟迟未受重用,一直都是在底层做县尉。
若不是后来天下大乱,冯玄颐主动投靠楚熠辰,然后一路出谋划策,生死相随。
冯玄颐加入大乾的队伍后,又相继把顾若甫等落魄失意的人才推荐给楚熠辰。
可以说,大珵王朝虽然开创了科举制,但依然使用察举制选拔官员,任用世家大族以及亲信宠臣。
叶天更是如此,虽然开创了进士科,但在位十几年,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兵皋余,修建行宫,以及征发民力挖大运河上面。
他荒废朝政,宠信奸佞,任用无能之辈,尤其是他的心腹大臣东方伯约。
心系社稷的肱骨大臣反被冤杀或是放逐。
为了迎合君上,朝廷尽出谄媚奉承之人,直至天下皆反。
由此可见,科举制还没有完善,暂时达不到朝廷想要的效果,大乾如今要面对的是取舍问题。
楚渊想要恢复九品中正,楚熠辰等新生代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刘文通也正是因为强烈表达反对意见被楚渊厌弃。
那帮老臣也不想公然与楚渊作对,再说了,九品中正和察举制对他们也没什么坏处。
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可如今的问题是,这场看似保守派和新生代的斗争,实则是皇帝楚渊和秦王楚熠辰的政治博弈。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讨论和辩证中,以楚熠辰为代表的新生代终于占据了上风。
或许楚渊等人打死也没想到,虞世安、欧阳韵、张蕴、褚晔、楚章等文坛大儒,以及国子监和玉山书院等学子们纷纷表达了对科举制的支持。
就连一些世家大族的新生代表也表示支持科举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情锁双姝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情锁双姝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