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伊始,崇祯皇帝便直接开口,声音洪亮,如同金石相撞,传遍整个太和殿:“众卿家,周延儒伏法后,内阁首辅一职空缺多日,朝局人心浮动。朕经过反复考量,又经镇国公举荐,今日正式宣布:任命工部尚书范景文为内阁首辅,总领内阁事务,辅佐朕处理朝政!”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文武百官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范景文?竟是他?”
“范尚书为官清廉,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首辅之位,关乎国本,他能胜任吗?”
“镇国公举荐的人,想来定有过人之处”
太和殿内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起落,百官们的目光纷纷投向站在文官队列中的范景文,有好奇,有疑虑,也有几分审视。
范景文此刻只觉得脑中“嗡”的一声,仿佛被惊雷炸响。他身着藏青色尚书官袍,须发半白,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温和的面容此刻写满了震惊,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朝笏,指节微微泛白。他从未想过,首辅这等国之重任,竟会突然落到自己头上。
怔愣片刻后,范景文猛地反应过来,快步出列,在金砖地面上双膝跪倒,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陛下,臣……臣惶恐!首辅之位,乃百官表率,社稷根基,臣资质平庸,才疏学浅,历任官职,只求恪尽职守,从未敢有非分之想。如今陛下骤然委以重任,臣实难胜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择贤能,以安天下之心!”
他深深叩首,额头几乎触碰到冰冷的金砖,语气恳切至极。自入仕途以来,他始终以“清廉自守,勤勉为民”为信条,从不参与党争,也不刻意钻营,如今突然被推到风口浪尖,心中除了惶恐,更多的是担忧——担忧自己能力不足,辜负陛下信任,耽误大明中兴之事。
崇祯皇帝看着他跪拜在地的模样,脸上并未露出不悦,反而缓缓说道:“范卿平身。朕知你谦逊,但朕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你为官数十载,从东昌府推官到河南巡抚,再到如今的工部尚书,每到一处,皆有政绩,百姓口碑载道,百官有目共睹。朕久闻你‘不受嘱,不受馈’的高节,更知你忠心耿耿,无党无派,这般品格与才干,正是首辅的不二人选。”
“陛下!”范景文依旧叩首不起,声音带着几分急切,“臣虽有心为陛下分忧,为社稷效力,但首辅之职,需统摄内阁,调和百官,统筹内外,臣久在工部,专注于水利、城防诸事,于朝堂全局之事,涉猎不深,恐难担此重任。若因臣之愚钝,导致政令不通,朝局动荡,臣万死难辞其咎啊!”
旁边有几位与范景文素有交情的官员,见他执意推辞,也纷纷出列劝谏。吏部侍郎徐石麒躬身道:“陛下,范尚书所言不虚,他性情耿直,专注实务,首辅之位需长袖善舞,统筹兼顾,还请陛下三思。”
御史毛羽健也随之说道:“陛下,范尚书清廉是真,才干是真,但首辅事关重大,还需择一更具威望、更善谋划之人,方可稳定人心。”
一时间,殿内附和之声再起,不少官员虽未明说,但神色间也透着几分认同。毕竟在众人看来,范景文虽好,却过于“低调”,缺乏首辅应有的“气场”与“手腕”。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目光扫过那些劝谏的官员,最终落在了站在武将队列之首的赵烈身上。
赵烈心中了然,缓步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臣有一言,愿为陛下和范大人进言。”
百官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议论声渐渐平息。如今的赵烈,在朝中威望极高,他的话,分量非同一般。
赵烈看向跪拜在地的范景文,语气诚恳:“范大人,您自称资质平庸,才疏学浅,可臣却听闻,您在河南巡抚任上,面对百年不遇的旱灾,开仓放粮,安抚流民,革除地方弊政,短短半年便稳定了地方,百姓为您立生祠,称颂您的功德。在工部任上,您革除贪腐,节省开支,修缮京师城防,疏通黄河河道,桩桩件件,皆是利国利民的实事。这等才干,怎会是平庸之辈?”
他顿了顿,又转向百官,声音洪亮:“诸位大人,您等担忧范大人缺乏统筹全局的手腕,可臣想问,如今的大明,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结党营私、玩弄权术的‘能臣’,还是清廉自守、一心为国的‘忠臣’?周延儒之流,长袖善舞,权谋过人,可最终换来的是什么?是朝堂腐败,边防废弛,百姓流离失所!”
“范大人‘不受嘱,不受馈’,这份气节,足以震慑贪腐;他勤勉为民,政绩卓着,这份才干,足以推行新政;他无党无派,一心向明,这份忠诚,足以凝聚人心。这正是如今大明最需要的首辅!”
赵烈的话掷地有声,如同重锤般敲在百官心头。不少官员面露愧色,纷纷低下头,不再言语。那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此刻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位“二不尚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