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崇祯皇帝猛地站起身,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竟是范景文?朕只知他为官清廉,却不知他还有如此佳话!‘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字,足见其心!”
他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神色激动,语气中带着几分懊悔:“朕竟险些忽略了如此贤才!范景文,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任东昌府推官、吏部文选郎中、河南巡抚,每到一处,都政绩卓着,清廉自守,口碑极好。如今担任工部尚书,整顿水利,修缮城防,也是兢兢业业,从无半分懈怠。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
赵烈躬身道:“陛下明鉴。范大人不仅清廉正直,更有担当、有魄力。他在河南巡抚任上,面对灾情,开仓放粮,安抚百姓,稳定了地方;在工部任上,革除积弊,节省开支,为朝廷省下了不少银两。更重要的是,范大人忠心耿耿,对大明一片赤诚,且无党无派,不结私怨,若能担任首辅,定能凝聚百官之心,稳定朝局,推动革新。”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赵烈:“镇国公所言极是!范景文清廉自守,忠心耿耿,有才干,有担当,且无党羽之嫌,确实是首辅的不二人选!朕此前犹豫不决,正是担心人选不当,如今有镇国公这番举荐,又知晓了他‘二不尚书’的佳话,朕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走到赵烈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镇国公,多亏了你今日提醒,朕才得以识得范景文的真才实学与高尚操守。若不是你执意推辞,朕险些错失了一位贤相,也险些让范景文这样的贤才埋没!”
赵烈连忙回道:“陛下过誉了。臣只是据实而言,范大人的贤能,并非臣一人所言,而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陛下能识得贤才,重用贤才,才是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明日早朝,朕便下旨,任命范景文为内阁首辅!镇国公,你虽不愿担任首辅,但范景文初登相位,根基未稳,还需你多多辅佐。朝中若有不服者,若有阻挠新政者,还需你出面震慑;边防要务,军需筹措,也需你与范景文密切配合,共商大计。”
“臣遵旨!”赵烈躬身应道,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举荐范景文担任首辅,既符合他的心意,也避免了自己功高震主的隐患,更能为大明带来一位贤相,实乃一举三得。
崇祯皇帝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心中的一块心病终于解决,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好!有你与范景文相辅相成,一文一武,一内一外,朕相信,大明的朝局定会日益稳定,边防定会日益坚固,中兴之局,指日可待!”
他转身回到御座上,拿起案几上的奏折,却并未翻看,而是看着赵烈,语气温和地说道:“镇国公,今日深夜召你前来,耽误了你休息。如今事情已定,你也早些回去吧。明日早朝,朕便正式宣布任命,你且做好准备,与范景文一同辅佐朕,共创大业!”
“臣谢陛下恩典!臣告退!”赵烈再次躬身行礼,缓缓退出殿外。
走出乾清宫,夜色依旧深沉,但赵烈的心中却豁然开朗。晚风拂面,带来一丝清凉,吹散了他额头的汗珠,也吹散了他心中的忧虑。举荐范景文担任首辅,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既避开了权力的漩涡,又为大明举荐了一位贤才,他相信,在范景文的辅佐下,崇祯皇帝定能整顿朝纲,革新弊政,而他则可以专心于边防,抵御后金鞑子的侵扰,守护大明的边疆。
回到镇国公府时,已是深夜。张二牛、陈六等人早已散去,府中一片寂静。赵烈却毫无睡意,径直来到书房,点亮烛火,取出一张宣纸,提笔写下“二不尚书”四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带着几分敬佩与期许。
他看着这四个字,心中暗想:范景文,你既有如此高节,定不负大明,不负陛下,不负天下百姓。但愿你能在首辅之位上,坚守初心,锐意改革,为大明撑起一片朗朗乾坤。
而此时的乾清宫内,崇祯皇帝依旧没有休息。他召来贴身太监,吩咐道:“即刻去工部尚书府,传朕口谕,召范景文明日早朝后,即刻进宫见朕。”
太监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看着太监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再次拿起那张写有“不受嘱,不受馈”的纸条——这是他方才听赵烈讲故事时,随手写下的。他凝视着这六个字,眼中满是期许:范景文,朕已下定决心,任你为相,但愿你能坚守此志,辅佐朕,救大明于危难之中,开创一番盛世。
夜色渐深,乾清宫的烛火依旧明亮,如同大明王朝那一丝微弱却坚韧的希望。而这希望的火种,将在明日的早朝上,正式传递到范景文的手中。一场关乎大明中兴的变革,即将拉开序幕。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太和殿内已聚集了文武百官。檐角的铜铃在晨风中轻轻作响,殿外的朝阳穿透薄雾,洒在金砖地面上,映照出百官们或凝重、或好奇、或揣测的面容。众人皆察觉到今日的气氛与往日不同,崇祯皇帝端坐御座之上,神色威严,目光扫过百官时,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郑重,显然有重大事宜要宣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