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之际,许衡执礼甚恭:"烦请二位转告相国,许某不日即率部南归。望相国谨守承诺,护持汉室宗庙。"他深知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毫无意义,但正如同在棋盘上落下的闲子,终有其深意所在。
李傕神色坦然,毫不犹豫地答道:"相国最重信义,定会兑现对公子的承诺,您不必担忧。"
蔡邕却眉头紧锁:"公子这就要启程?"
他心中忧虑:若许衡先行离去,届时派人护送那两万卷藏书赴荆州,该由谁来负责?如此巨量典籍,岂能无人护送?
许衡安抚道:"蔡中郎勿忧。我离开阳人后会在鲁阳附近择地驻扎,静候朝廷消息再作打算。"
听闻此言,蔡邕才放下心来。他明白许衡这是在给自己留足时间。待返回雒阳后,必须尽快行动。
三人辞别许衡后,便启程返回雒阳向董卓复命。
...
回到雒阳后,李傕等人将出使详情如实禀报。董卓命他们留下荆州请封的奏章及刘焉谋反证据后,便让三人退下休息。
官署内,董卓细细翻阅竹简,盘算对策。
"荆州刘氏所求倒不过分。"董卓缓缓道出奏请内容:"刘表请封镇南将军领荆州牧,许衡为南郡守,刘磐为长沙郡守..."
转头询问李儒:"卿以为如何?"
李儒颔首:"所请合理,可以应允。"
董卓捋须笑道:"一个州牧,一个湘江西岸郡守,一个汉江之滨郡守,虽仅三人,却将荆南荆北尽数掌控。许衡果然好手段...不愧老夫栽培。罢了,就成全刘氏父子。"
李儒拱手赞道:"相国明鉴。"
按汉制,两千石郡守之职本当慎授。正常需经孝廉举荐,历任朝野要职方可出任。这一百多个与九卿同阶的地方 ** ,实为划分世家望族的重要标尺。
但如今朝纲由董卓执掌,旧制自当更易。两千石的任命流程,恐怕不再如从前繁杂。这般变化,恰是天下将乱的征兆。
董卓略微沉吟道:"刘家父子这两郡之职,老夫倒是可以应允,不过......有个人得换换位置。"
李儒略显诧异:"相国莫非不愿任刘表为州牧?"
"非也,许衡的州牧和镇南将军自当照给,否则难抚荆州刘氏。不仅如此,老夫还打算划出山阳故里一县给他作食邑。既封了镇南将军,总该配个县侯爵位才是。这些安排,恐怕比他亲生父亲都要细致。"
李儒听罢不禁莞尔。
他太清楚董卓的为人。
相国大人哪有这般好心?后招定是极为狠辣。
"许衡要的南郡太守......未免太屈才了。这小子带兵北上,可给老夫添了不少乱子,岂能让他管个小郡?不如......改个字如何?"
李儒挑眉:"相国打算改哪个字?"
"若将这南郡太守改为南阳太守......嘿嘿,这两千石的南阳太守,他许衡当得起么?"
南阳郡乃光武帝故里,大汉龙兴之地,无论人口、财力皆为诸郡之首,更是荆州七郡之咽喉所在。
按说让许衡当南阳太守是天大恩宠,刘氏父子该感恩戴德才是。
可惜如今南阳已是袁术根基所在。袁术以此为据点,正意图吞并人口第二的汝南郡——那里也正是袁氏祖籍。
袁术欲凭此二郡称霸南境。
此刻董卓却要封许衡为南阳太守,袁术便失去了立足之名。
这分明是要让袁术与刘表面和心离。
汉室最重名正言顺。若许衡真得了南阳太守之位,加上刘表就任州牧,袁术再占南阳便是抗旨不遵,形同叛逆。
实在是高招。
董卓虽凶暴,但能从凉州边陲凭军功步步高升,中间不知经历多少险恶。能达到今日地位,除天时之外,更因其独具毒辣的眼光与韬略,绝非等闲之辈。
李儒拢袖拱手,恭敬地施礼道:"相国明见万里,儒心悦诚服。"
董卓抚须大笑:"刘焉三子之事尚需定夺,还请文优费心谋划。"
李儒拈须沉吟:"刘焉是否谋反并不紧要,此举正可离间益州势力。待相国入主关中后,或能借机夺取西蜀。"
董卓凶悍的面容显出赞许之色:"正合我意。只是筹建郿邬需时,恐贾龙等人难以支撑。"
"相国所虑极是。"李儒面露难色,"若将刘焉三子交予贾龙,又怕其势力坐大......"
董卓猛然拍案:"刘范乃蔡邕门生,此事可会受阻?"
得知蔡邕并无异议后,李儒躬身道:"容属下细思一夜,明日再禀。"
离府登车时,李儒命老仆驱车向东。马车最终停驻城东一处宅院前,他遣老仆前去通传。
片刻后,府中仆人恭敬地将李儒引入内院。
贾诩闻讯亲自出迎,他刚随李傕从许衡军中归来,见李儒登门,心中不悦,却不得不笑脸相迎。
"见过中郎。"贾诩拱手行礼。
"文和,冒昧打扰,实有要事相商。"李儒面露歉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