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行至府衙前。
望着那衙门,不禁失笑——这门竟比许都的皇宫还要气派。
袁绍此人,当真耗尽心血,将此地当作自己的王国来经营。
即便带走了商贾、钱财、兵马、百姓,但多年来耗费巨资修建的城池却无法带走。
袁绍非董卓之流,自然不会放火烧城。
“这地方,足够屯兵数万!”
“君侯当真不是为长远谋划,迫使袁绍两面受敌,使其由胜转败?”
身后,郭嘉神色复杂,紧盯着许衡的背影。
真的不是吗?!
“当然不是!”许衡抚摸着厅堂的四根雕兽立柱,纹路精美,工艺精湛,随口答道,“我哪想这么远?”
“不过是想要邺城这块地,顺便敲袁绍十几万金子罢了……”
郭嘉无言。
贾诩沉默。
绝了。
白让我心潮澎湃,还以为你有宏图伟略。
这大殿……
“确实不错。”郭嘉环顾四周,微微颔首。
“正是。”贾诩亦点头附和。
殿内木阶铺地,主位以锦布包裹细绒,织带层叠,软榻沁凉。
“君侯,城中尚有数万百姓未随迁,这些人头几年需宽厚相待,方能收服其心。”
看你的,我来
郭嘉入城前便派探子暗中清点了城中人数。
登记在册的尚有数万百姓,更不乏未入册的奴仆。
世家大族与商贾早已逃离,许衡已写信召孙乾和糜竺兄弟将产业迁来。
又从颍川迁徙流民至此。
以许衡的威望,百姓自当追随。何况此前荡阴县一战,附近六关流民甚多,收编后都是可用之人。
只要舍得花钱,不愁无人归附。
只是内城宅院空置太多,急需居住与买卖。
"把宅院分了,给子龙挑处好宅子。日后在邺城招兵买马还用得上。"
许衡慵懒地躺在软榻上,望着高阔的殿宇。这正殿着实气派,经幡垂挂,阶梯楼阁皆尽考究。
袁氏自讨董起兵到争霸天下,始终家底丰厚。
有世家根基就是好。
曹操就吃亏在出身,虽是曹腾之后,却因过继给宦官遭士人轻视,无人愿投其麾下。
"剩余宅院尽归君侯所有。外城除百姓居所外,余下院落及郊外屋舍,可立即分配安置从许都、汝南、徐州等地来投的流民。"
"唯这几处百姓众多且居无定所,又最愿依附君侯。需重新造册登记,接下来有的忙了。"
"当地的隐士豪杰,自会派人寻访。"
"速去办!"
许衡挥退众人。郭嘉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一件事:缺钱。
眼下只能靠变卖房产和许衡的名望来招揽百姓。
若不能解决钱粮问题,邺城再大也会渐渐衰败。
"无妨。文和过来,有事相商。"
许衡搂着贾诩肩膀往后堂走去。
郭嘉与典韦对视一眼,暗道不妙。
这二人凑在一处,准没好事。
郭嘉略带忧虑地说道:“贾诩可别把君侯给带歪了……”
一旁的典韦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俺倒觉得,君侯早晚得把贾诩带跑偏。”
赵云拱手抱拳,郑重道:“军师,典将军,我这就传信回真定,请家中寡嫂前来,另可召集乡里数千青壮一同投奔。”
“甚好,子龙速速去办。”郭嘉含笑回礼。
赵云匆匆出了大殿,眉头却紧紧皱着。
他怀里揣着一封信,本想早些交予许衡,却始终没寻到机会。
这信是刘皇叔所写,言及迁徙途中对他的牵挂,以及滞留许都的种种无奈。
然而许衡早已向赵云剖析其中利害,使他明白刘备并非初见时那般心怀苍生的仁主,而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枭雄。
若无人点破,赵云或许会继续追随。但现在,他再也无法如当初那般一心效忠了。
麾下一万多名将士,若就此舍弃,难免心有不甘。可这封书信,又让他心中愧疚难平。
“罢了。”赵云站在殿外,望着湛蓝的天空,今日天朗气清,实在不该为此烦忧。
“待立下功劳,再将乡亲与乡勇接来,届时向君侯坦白,也算功过相抵。”
……
内殿昏暗无光,许衡与贾诩摸黑前行。
二人走到油灯旁,敲打火石点燃灯芯。
微光映照下,许衡的面容渐渐清晰。贾诩压低声音道:“君侯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那一千死士已备妥,暗中随军出发,名册交由你保管,日后由你联络。”许衡取出一卷竹简,塞进贾诩手中。
“好,好。”贾诩眯眼笑道,“君侯早该如此,您就是太过仁厚了。”
许衡颔首感慨:“是啊,这毛病难改,我总狠不下心。”
"只是我独身一人,恐怕难以兼顾,毕竟还要随君侯征战沙场。"
许衡略作思索,问道:"可有值得托付之人?"
贾诩立即答道:"君侯不必担忧,犬子贾穆天资聪颖,虽暂未出仕,但能与我共商要事,协助管理这名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